去取稻種,劉禪有些激動,也有些期待。
早在去年他就有這個想法,去年他跟著諸葛亮到郊區體察民情。
見百姓們種植水稻,都是直接將稻種播撒在田里。
這是比較原始的做法。
作為一個從未來穿越而來的現代人,又是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娃娃,劉禪不但見過種植水稻,而且也跟著大人沒少下地干活。
他小時候見到的水稻種植,都是要先經過育苗,然后插小秧,插大秧等多個環節。
雖然環節多了。
但是收成可不低。
他現在是蜀漢政權的皇帝,接下來諸葛亮又要不斷的北伐。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古代打仗,打的不就是錢糧嗎?
咱地盤不如曹魏孫吳,人口兵源也是最少的。
但是糧食,可不能缺。
后來歷史也記載過,諸葛亮六出祁山,好幾次都是因為糧草問題不得不打道回府。
以前的劉禪他不懂得這些,不但沒能幫上諸葛亮的忙,反而有時候還會做點傻事,扯扯諸葛亮的后腿。
現在可不同。
劉禪是穿越者。
未來的戰爭,他不一定能幫上什么大忙,不過給諸葛亮多備點糧食總歸是好事情。
只是此前他若是將這些種植方法,直接告訴諸葛亮,或者朝廷主管農業的官員。
他們不見得會認可。
你一個深居后宮的人,那懂得什么水稻種植?
這也是從一開始,劉禪連張紹也沒有直說的原因。
說——
不如做出來更有說服力。
雖然這育苗大棚,已經搭建完成,不過劉禪也不知道這玩意有沒有用。
主要這個世界沒有薄膜,大棚無法做到密封保溫效果。
以前小時候見到的育苗大棚,其實只有一個爐灶的。
劉禪擔心它的保溫效果,所以故意增加了三個灶,四個方向各一個。
昨天晚上,他讓張紹浸泡了一小盆稻種,現在一切準備就緒,測試正式開始。
四個灶爐同時生火,大鐵鍋里盛滿了水,不大一會兒功夫,大棚里的溫度就上來了。
具體多少度,沒有溫度計也無法測量,只能是人走進去體驗感受。
“溫度差不多。”劉禪在大棚里走了一圈,雖然沒有薄膜密封,但是四個方向同時加溫,效果也還是不錯的。
隨后將浸泡好的稻種,平攤在簸箕里,剛好三簸箕。
將三個簸箕,分別放在大棚的前中后三個地方。
然后就讓下人們輪流值班,保持大棚里的溫度和濕度。
育苗時間一般為七天,這第一次測試,劉禪有些期待,也有些緊張,他害怕測試失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