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將高翔,及時用水泥混凝土,沿著河岸修筑一道堤壩,這也算是給蒲坂津,增加一道防線。
六月份一個月,諸葛喬先是潼關,接著便是武關,最后他便去了蒲坂津。
蒲坂津與劉禪猜想的差不多。
因為黃河大部分河道水流湍急,這蒲坂津地勢稍微平坦一些,河水自然也沒有那么湍急,是一個渡河的絕佳之地。
六月二十七日。
上午。
高翔領著諸葛喬,在河岸溜達了一大圈。
看著寬寬的黃河,高翔笑著說道:“伯松回京后,請轉告陛下,讓陛下放心,蒲坂津有我高翔鎮守,必保萬無一失,縱使曹魏千軍萬馬而來,我高翔也讓他們有來無回。”
對于修建堤壩,高翔有些抵觸。
畢竟這蒲坂津,能渡河的地方,也就這一個地方。
前有寬闊的黃河,后有蒲坂津險關,曹魏想要輕易渡過黃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他們能夠渡河,蒲坂津可也有五千漢軍鎮守。
還有就是,此前郭衛僅僅率領三千新軍,就讓曹叡的兩萬精銳寸步難行。
“高將軍!”諸葛喬笑了笑說道:“陛下讓將軍增修堤壩,并非是不相信將軍,而是為了蒲坂津更加堅不可摧,還望將軍依命行事。”
諸葛喬是劉禪的親信,他說的話也就代表著劉禪。
高翔原本想用黃河天險為由,拒絕修建堤壩,可是諸葛喬看了一圈之后還是堅持,皇帝的命令必須嚴格執行。
無奈——
高翔也只得答應,在蒲坂津前的黃河邊上,增修一道水泥堤壩。
因為諸葛喬已經察覺到,高翔似乎并不是很愿意修建,所以他并未急著離開蒲坂津,而是選擇暫時留在蒲坂津渡口監督。
高翔是真的無奈。
這諸葛喬的身份特殊,他除了是皇帝的親信之外,而且還是丞相諸葛亮的養子,有這小子待在這里監督,他想要消極怠工,偷個懶,也尋不得機會。
七月初一。
蒲坂津河灘邊上,數千漢軍,如同潼關守軍那樣,在黃河邊上緊張的忙碌起來。
只是蒲坂津與潼關不同,潼關是在禁溝上修一道城墻。
蒲坂津是要修一道堤壩。
這道堤壩并不長,差不多也就是七八十米的樣子,這段距離也是地勢相對平緩,從東岸渡河過來,也只能從這段地方上岸。
諸葛喬查看完地形之后,便讓高翔在這段距離上,修建一道寬五米,高九米的河堤,僅在中間的地方,開出一道城門,這河堤兩頭直接與蒲坂津關樓相連。
一旦這道河堤建城,以后從東岸渡河,想要進入關中,就只剩下一道城門,是唯一可通行的地方。
經過半個月的修建,高翔也發現,修建這座堤壩是十分必要。
蒲坂津雖有黃河天險,但若是增設這道堤壩,從此漢軍固守蒲坂津渡口,就又增加了一道砝碼。
七月二十五日。
陳倉漢軍大營。
“好好好!”
諸葛亮連叫幾聲好,他有些激動的對諸葛喬說道:“吾兒此謀甚佳,為父克日必破陳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