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間相互聯盟,然后相互掣肘,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接著他說到,若是大漢不斷強勢,很有可能逼著魏吳真心實意的走到一起,原因很簡單,大漢太強從而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這——
劉禪看到這里,不由感到后背有些發涼。
逼著他們真心聯盟。
這好像還真的可能出現,三國之間來回折騰,無論是現在,還是歷史上的三國,可不都是這樣嗎?
比如歷史上的三國,曹魏強勢,漢吳需要生存,只得聯合在一起對抗曹魏,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讓大漢又茍延殘喘了幾十年,東吳更是存活到了280年,才被司馬炎的晉朝滅亡,最后統一三國。
現在也是一樣,大漢隨著劉禪穿越而來,先是贏得關中之戰,進而吞并涼州,占據河套地區等等。
這些年來,魏吳時常聯合在一起,向大漢發難。
總之就是一個道理,誰強,剩余兩方就會聯合起來抵抗,歷史上是漢吳聯盟抗魏,現在就變成了魏吳聯盟抗漢。
如果...如果大漢強大到隨時可能一統天下,魏吳難道還愿意視若無睹嗎?
不會——
他繼續說到,眼下大漢雖然疆域遼闊,但是相同的是大漢現在如同關中之戰前的曹魏,戰線拉得過長,南起交州,北至并州代郡,如此長的一條戰線,若是魏吳傾其所有聯軍來襲。
大漢何以擋之?
說實話,劉禪此前還真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畢竟這些年大漢一直是逢戰必勝,所以很多時候,劉禪根本就不在懼怕曹魏東吳聯盟。
但是這人算是給他敲響了警鐘。
大漢現在雖然強大,但是曹魏、東吳依然占據著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他們之間的人口總和是大漢不能比擬的,大漢也就是勝在武器先進,還有幾處險關。
還有就是魏吳聯盟不夠密切。
他們的聯盟有縫隙,彼此并不完全信任,所以明面上他們是聯合在一起,共同抵抗崛起的大漢,實則各懷鬼胎。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除了要防止大漢的進攻,同時也會調出大量的兵力,防御彼此。
但是——
若大漢的實力強大到,隨時可能威脅他們的國家,或者說大漢隨時可能發起統一戰爭。
一個大漢的考生都能想到的事情,東吳曹魏的人,就不能想到嗎?
若是大漢太強了,他們或許會為了自保,從而緊緊的聯合在一起,然后傾盡所有向大漢發動進攻。
嘶——
看到這里,劉禪不敢繼續往下看了,因為這事兒是很有可能發生的,若是孫權曹叡有一天摒棄前嫌,要徹底重挫大漢。
哦,不敢想象。
“徐愛卿!”劉禪放下答卷,有些焦急的問道:“殿試何時舉行,朕想見見這人。”
看天子如此心急,徐庶也是感嘆,他看到這篇文章時,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現在大漢戰線太長,若是魏吳分兵進攻大漢,大漢還真不一定能夠防得住,畢竟疆域擴大,需要的兵馬也越來越多。
時至今日,大漢的總兵力,也就是三十萬人,其中騎兵十萬步兵二十萬,但是需要防守的地方,可是有很多。
三十萬兵力,說實話現在大漢也有一些捉襟見拙。
目前這三十萬人,其中兩萬人分別駐守在西域和西南,然后就是交州有五萬駐軍,用于防御東吳南下;秭歸有三萬人,其中兩萬為水軍,防守長江防線。
接著是武關、潼關各兩萬人,河東兩萬、上黨一萬五千,代郡三萬步騎,南中兩萬人,河套地區還有兩萬五千步騎。
這些防線上的總兵力算起來,已經達到二十五人,在算上蜀中、涼州、晉中部署的兵力,現在大漢能用的機動兵力,也只有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