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文武百官,整齊的站立戰大殿之上。
在劉禪的身旁,是皇后張鴦。
“臣等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皇帝班師回朝,按照規制,是需要舉行一次朝會的,因為留守京城的官員,需得向皇帝稟報,皇帝不在的時間里,朝廷都發生了些什么事情等等。
只是,這只不過是一個流程而已。
因為劉禪早在西域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現在中原的一切事情,比如大漢的兩個最大的敵人,東吳與曹魏。
劉禪西征不久,曹魏就對合肥展開了進攻,但是因為諸葛亮及時派兵牽制魏國,導致曹魏首尾難顧,最終只得是以割地言和,始終讓合肥留在東吳的手里。
接下來的時間里,三國倒是平靜。
或許是魏吳自己也知道,這個時候去跟大漢較勁,就是自取滅亡。
不過劉禪領兵西征,大漢暫時沒有精力發動對吳魏的進攻。
于是魏吳兩國,也就趁此機會,休兵罷戰,他們也想利用這難得的喘息之機,以此休養生息。
雖然三國之間這些年沒有再發生過戰爭,但是大事情卻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首先是東吳,三年前,東吳皇帝孫權,因為丞相陸遜參與立儲之爭,讓他惱羞成怒,直接罷免了陸遜的官職,不久之后,陸遜因病去世。
再說曹魏,變故就更大了。
公元246年,也就是大漢興漢七年,曹魏皇帝曹叡,因病去世,他雖然不知道為什么,曹叡比原來歷史上多活了幾年,但是最終還是英年早逝,皇位最終傳到了太子曹芳的手里。
年僅十四歲的曹芳登基,成為曹魏第四任皇帝,曹叡駕崩之前,任命大司馬曹爽、大將軍司馬懿為托孤大臣。
因為曹爽一直忌憚司馬懿,于是曹爽鼓動天子曹芳,對司馬懿明升暗降,拜司馬懿為丞相,卻將兵權轉移到曹爽的手里。
或許是忌憚曹爽手中的兵權,還有曹魏的皇權還算穩固,司馬懿竟然并沒有一絲反抗,就將手中的兵權,交給了曹爽,去年曹芳更是拜曹爽為大將軍,統領魏國所有兵馬。
眼下的曹魏,是曹爽主官軍事,司馬懿則負責內政,看上去有點像劉禪西征之前,大漢王朝的格局,形成了皇帝、大將軍、丞相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劉禪卻是知道。
那司馬懿,他是不可能選擇就此躺平。
畢竟他現在怎么說,也是曹魏的丞相。
至于大漢,倒是讓劉禪驚喜。
西征之前,大漢重新統計了人口,大漢的人口數量激增,這九年的時間里,在諸葛丞相的精心治理中,大漢的的發展勢頭迅猛,首先人口又增加了兩百多萬人,總人口已經接近千萬。
人口得到增加,諸葛亮也趁機擴招了兵源。
劉禪西征帶走了二十萬步騎,那時候大漢還剩余三十多萬兵馬,可以用于對抗魏吳。
經過這九年的擴充,大漢現在擁有的兵力總數為四十六萬,而且還沒算劉禪此次從帶回來的十二萬混編軍。
大漢增加了兵力總數。
那東吳、曹魏,現在兵力,又該是多少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