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不想劉益不但回答了問題,而且還將他這個皇祖父好好的吹捧了一番。
兒孫膝下繞,這是人到晚年,最為幸福的日子。
劉禪與劉益說了很多話,也是通過與嫡孫的一番談話,劉禪對于大漢的未來,更加的放心起來。
后繼有人矣。
重回長安,劉禪休息了三日,才又一次出現在前殿,舉行他東歸的第一次朝會。
這樣的朝會,以前舉辦過很多次。
幾乎每一次征伐,或者出巡之后,都會舉辦一次。
平常的五日一朝,每次持續時間都不會太長,除非遇到大事情,比如說準備對外用兵,或者是敵軍壓境,否則每次朝會基本上都會在兩個時辰內結束。
今天卻不同,從辰時開始,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時辰,但是還沒有要散朝的意思。
前面兩個時辰,主要是各部尚書,朝廷主要官員,向皇帝匯報目前大漢朝廷的事務,比如三國統一之后,大漢對于魏吳兩地的治理。
經過七年的努力,中原大地已經恢復生機,老百姓經歷了數十年的戰火摧殘,終于可以回到和平的歲月。
朝廷為了安撫魏吳兩地百姓,免去了魏吳兩地百姓兩年的賦稅,然后鼓勵老百姓全力投入生產。
只減免魏吳兩地賦稅,益雍涼并四州的百姓,或許會覺得非常的不公平,因為都是大漢的百姓,憑什么魏吳兩地百姓,可以減免賦稅,而益雍涼并四州,卻需要足額繳納。
大漢提倡公平公正,為了避免政策的失衡,導致百姓生怨。
在魏吳兩地減免政策結束,又免去了益雍涼并四州百姓賦稅兩年,之前沒有減免,那是因為大漢這么大一個王朝,如果全天下同時減免,朝廷再有錢,也會被掏空。
錯開減免,朝廷也就有了騰挪的空間。
除了稅負方面,太子劉諶非常重視教育,在三國統一之后,劉禪西征期間,他更是在全國新增五千多家官辦書院,以此讓全國的百姓,都能夠進入書院學習,從而為朝廷培養更多的有用之人。
不過,對于書院劉諶也做出了一些改革,除了常見的詩書史籍這些常見的學科之外,他同時也開設了諸如造紙、制糖、釀酒,冶煉等等學科。
這可是開創了一個歷史先河,以往這些都得找老師傅拜師學藝,如今朝廷書院開設這些學科,只需繳納學費,就能學到技術。
而且,為了讓大漢更加的繁榮昌盛,劉諶同時在全國各地,又創辦了數百間,不同類型的作坊。
有了這些作坊,那些學到技術的學子,就可以直接進入作坊工作,從而賺取相應的收入。
這可是真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創舉。
要知道,東西兩漢,都是重農抑商,這個時代,對于經商的人,他們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
即使你很有錢,如果你商賈,那你的地位就是最低的。
但是劉諶作為太子,大漢王朝的儲君,他卻在大力振興商業發展,鼓勵百姓經商謀取財富。
經過五六年的發展,目前大漢王朝的主要財富來源,就是由各種商業產業提供。
其中尤以制鹽、制糖、冶煉、造紙、紡織等產業,全由朝廷開辦作坊生產,然后統一投放市場,同時朝廷設立商賈部,設尚書一人,副尚書三人,其余官員若干。
商賈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控全國的商業,比如商業稅收的制定,以及征集,還有就是對周邊各國的貿易交易,都由商賈部負責。
劉禪聽著大臣們林林總總的匯報,他是越聽越是興奮,同時也對太子劉諶豎起了大拇指。
諶兒類朕。
諶兒類朕也。
聽完這些諸事匯報,已經兩個時辰過去。
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