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份拌粉,也許都不用兩分鐘。
這速度和效率,可不是其它小吃能比的。
在門口設置操作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用烹飪過程,吸引路過的客流。
簡潔而衛生的操作,全新的服務模式,以及極致的客戶體驗,都可以吸引客人進店嘗試。
雖然米粉店的拌粉,看似沒什么技術門檻,比做包子還要簡單。
但關鍵點,還在于產品的標準化把控,以及口味的競爭力。
三舅雖然是大廚,但陸澤還是要求他嚴格安裝標準流程去研發產品。
煮多久變成半成品,怎么按照一份一份的量,晾干保存。
客人點單后,米粉要燙多少秒,燙好怎么攪拌,都要有詳細的操作標準。
這些總結成資料,就是未來連鎖化后,對員工的培訓手冊。
雖然連鎖餐飲對廚師依賴小,但不表示口味不重要。
身為廚師的二舅,肯定會對拌粉的口味多費心思的。
別說是肉沫、牛肉、肥腸等澆頭的味道,就連基礎版的無澆頭拌粉,相信二舅也會做出足夠有競爭力的口味出來。
這些涉及口味的拌料準備,肯定是不會教給員工的,以后必須牢牢把控在自家手里。
明面上的操作,很容易被偷學。
但口味你模仿不了,而且做大做強后,品牌影響力和成本控制的水平,就更是核心競爭力。
即使有人模仿,想來競爭,到時候大家就比比,誰的運營水平更高就是了。
看見米粉店一天天的成形,徐小山和馬冬梅的心里,越來越激動。
自己的這個大外甥,這些天可是讓兩口子越來越吃驚。
一個小小的米粉店,居然搞出這么多花頭。
本以為就是兩口子隨意開個小吃店,沒想到要求這么多。
要不是發號施令的是自己外甥,兩口子都感覺像是在給人打工一樣,聽老板天天嗶嗶一個個無理要求。
又過了兩天,天宏廣告公司設計師何青,又帶著店招門頭,來米粉店進行安裝。
完成完成后,陸澤又繼續委托她,幫忙去把商標注冊申請一下。
商標注冊,都有個審核過程和公示期,所以現在絕味包子的商標證,陸澤都還沒拿到手呢。
不過現在的商業競爭,還沒有那么卷。
商標的問題,并不用太過擔心。
徐記米粉的門頭安裝完成時,徐小山和馬冬梅兩口子,差點喜極而泣。
這家米粉店,就是家里以后的生計。
店里的設備設施,昨天也已經到位。
前前后后,也就花了不到四千塊錢,這讓兩口子感到輕松許多。
畢竟開店的錢,都是姐姐和姐夫借的,欠太多的話,心里難免會有很大壓力。
兩口子現在干勁十足,打算選個好日子,讓徐記米粉正式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