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之野,因為南北往來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加上南方能夠提供的物資也越來越豐富,自然而然在這里形成了大量的逆旅聚集區。
一開始只是鄉士在自家地頭搞的農家樂,主要就是提供食宿之類的,隨著漢子國的商品越來越豐富,各種類型的商業組織也就形成了。
早先的役夫原本在農閑時期,在各自的國家中,最少有二十天是要出工的。
但現在組織力役之后,往往一趟出國,還會幫忙夾帶好處。
比如說撈一件漢子國的鱷魚皮包包,回家之后,這就是二十倍的利潤,幾年不愁吃喝的那種。
再有就是各種車馬行會也隨之而誕生,最先撈著好處的,就是列國的御手。
原先給貴族們駕車,主要目的也是能夠升官發財。
現在周天子主動販賣“上流社會入場許可證”,那就不一樣了,只要有錢,去周天子那里買一個不就行了?
加上國際社會動蕩,很多貴族都在精簡人員,有些大貴族,在控制人口的同時,又表示要向社會輸送在本家干了十年的老員工。
看似矛盾,實則好處多多。
最倒霉的就是不尷不尬的御手,戰車保有量的減少,使得御手們想要跳槽換個工作非常難。
倘若恩主又在國內失去了封邑、權力、地位,那么就很有可能要餓肚子。
這時候,不找個營生,是真要死人。
列國之中,也就只有漢子國的國際貿易,還能混口飯吃。
是真能混口飯吃。
漢子國挺過了艱難的糧荒之后,現在的食物門類越來越多樣化,市面上的粗加工食品,也足夠讓漢子國支撐更多的工商業活動。
而這些,都會需要用到大量的運輸工具。
御手們現在駕駛的不是戰車,而是一種漢子國專門在洛水兩岸使用的大車。
一個優秀的御手,加班加點一個月,是一個洛邑小吏苦干四個月的收入,這小吏的收入,還包括了額外的灰色進項。
所以,一時間大量已經國家滅亡的御手們,都聚集在了洛南,形成了規模龐大的駕車行會。
又因為車需要保養維護,保養維護又需要“司工”等部門的支援,更需要大面積的優質場地,這就天然地跟洛南鄉士們聯合起來。
合則兩利,憑什么不合?
而牲口和大車的存在,又使得洛邑販夫走卒們,做不了人的生意,就做牲口和工具的。
有專門倒騰粗飼料給牲口的,也有倒騰黑豆等精料的,還有提供木材木料的,林林總總加起來,又是規模相當龐大的一個行會。
周王朝原先的“百工”,早就廢得不行,可能還留下了一部分弓弩甲具制作生產單位,但這時候因為洛南“新興產業”的誕生,“百工”也就重新煥發了生機。
跟政策完全沒有關系,純粹就是漢子國這里的生意好做,能養活人。
從上位者的角度來看,周天子憑什么不跟李解好好合作?
要是用自家那些天天伸手要錢要救濟的雜碎,他這洛邑早他娘的破產不知道多少回了。
這一筆賬,周天子不糊涂。
打不打得過李解是一回事,要不要面子是一回事,有沒有好處,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再者李解那邊從來都是爽快,要打打,不打就不打,隨時奉陪,不問時間,不挑地點。
在周天子豁出去臉皮之后,洛南成為周王朝新的經濟增長點,當真是“寡人落淚”,內心簡直是喜出望外。
多少年了,沒見著這等細水長流的進項了?
自從貢賦越來越敷衍之后,這年頭,天子家里也沒有余糧啊。
周天子也不含糊,在“洛南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