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水流域的楚國情報販子,其行動力和主觀意愿,要比其他國家的間諜要強得多。畢竟說不定有些在外的楚國人,現如今老家都丟了,土地都是漢人的。
什么仇什么怨,也就到這個程度了。
國破家亡,不外如是。
“絕無可能!絕無可能!這楚人當真禽獸能言,某并非不知漢國之富也,然則‘鹿蜀’珍獸,豈能眾焉?!”
汝水、潁水兩岸,大多都是情報販子們的樂園,從蔡國到陳國,短短幾天時間,只要門路有點廣的,都知道了淮中城,現在是騾馬成群,鹿蜀成圈。
可這個消息,實在是太不科學,太不合理,讓蔡人、陳人中的那些反漢份子,根本不相信。
“千真萬確!”
“不僅楚人如是說,吳人亦證此言!”
“三萬啊,三萬!”
宛丘的陳人拍著大腿,“君上尚在淮中城,當提醒君上,讓君上打探一二。”
“那淮中人和牲畜養殖中心,以我之見,當遣能人,前往主任處拜師學藝。”
“此事,以后再說。當下齊魯交戰,有這三萬牲畜,魯國定是軍心大振啊。”
和陳國人猜得差不多,淮中城“后宮團”的這一番操作,不但把間諜們嚇到了,魯國人聽說光運輸物資的牲口,就有三萬之數,那按照正常操作,那不得數十萬大軍過來援助?
以往吳威王在世之時,全軍上下也就幾千吳甲、健旅,剩下的幾萬都是民工。
就這樣的配置,攏共就三百頭牛,馬匹不過兩千多。
現在上來就是三萬,幾十萬大軍沒有,十幾萬,那肯定是有了吧。
于是乎,漢子國的睢水民工,剛組織通過龍脊山,然后借道彭城,就有細作將消息傳播了出去,說是漢國前軍,已有三萬過境彭城!
提前抵達傅城的魏羽,見過本地最高長官陽巨之后,立刻把實際情況講述了一番,兩人一拍即合,繼續玩戰術欺詐。
“如今魯人軍心已定,魯南多有流言,傳漢軍盡起淮下勁卒,總計二十三萬大軍,背上抗齊援魯!”
“哈哈哈哈哈哈……”
聽得魏羽的描述,陽巨也是松了口氣,“我舊年為逼陽國大夫,雖有領兵,卻也不長于軍事。守城興許還有一點見識,這主持軍陣,卻是差了許多。”
“如今微山尉麾下之眾,已經前往南武城。這薛城只要制造聲威,滕國必定知曉。自邾國三分之后,小邾國多有親近齊國,這幾日,我便聽聞有曹姓巨賈,往來泗水東西,此必是邾國之人。”
魏羽分析了大量情報,和在晉國時候不同,漢子國對于情報收集,并不局限于朝堂、江湖,哪怕是市井傳聞,也是會匯總的。
這種習慣和規定,讓魏羽感覺非常的舒服。
頗有點如魚得水的感覺。
他本就長于情報分析,又在基層工地鍛煉過了組織能力,此時整合了一部分在外的閑散情報販子,竟是早早地將齊魯交戰之前的雙方情報摸了個一干二凈。
所謂邾國,其實早就已經不存在,齊魯交惡之后沒幾年,齊侯因為無力抗衡吳威王勾陳,導致了他齊國作為霸主級的保護國,失去了威權,而受齊國保護的邾國,自然而然地,就被敵對國家吞并。
這個敵對國家,就是魯國。
魯國攻打邾國的歷史非常悠久,但之前魯國只要動武,總歸會有人跳出來阻撓,一般都是齊國,偶爾是晉國和楚國。
但因為吳國稱霸,他搜刮了三百頭牛出來殺了給吳威王獻禮,事后魯國進攻邾國,老妖怪勾陳也就默許了,沒有干涉。
有了吳國的撐腰,齊國和楚國有心吼兩嗓子,又怕招惹來“萬眾一心”,只好眼睜睜地看著魯國吃大餐。
邾國的覆滅,純粹就是霸主級大國之間的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