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這樣一個家,一個瘦小枯干的老太太,硬是像老母雞一樣把六個子女護在溫暖的羽翼之下,一個個的養大成人,并且都成家立業。
并且還供出一個大學生。
五姐,現在是村小學校長,市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
其中所付出的艱辛常人難以想象,所以受到了村里人的尊敬。
快到晌午的時候,五姐公公趕著羊回來,手里還領著個編織袋。
家恒跑過去幫著把羊攆進羊圈,問:“二爺爺,你又撿蘑菇了?”
五姐公公笑呵呵的說:“撿了,今天不多。”
家恒高興的接過二爺爺手里的編織袋,把蘑菇倒在臺階上。
都是松樹蘑,紅紅的一小片。
聽到羊叫聲,五姐婆婆從西院過來,手里拿著把剛從園子里薅的小蔥。對老伴兒說:“洗洗手,今天吃餃子,小白菜餡。”
五姐公公說:“你就薅把小蔥,再摘幾個辣椒去。”
五姐婆婆就又折返身到園子去摘辣椒。
老譚遞給五姐公公一根煙,拿火機點上。
“二叔,中午喝點兒?”老譚問。
“喝點兒,喝完了睡一覺,下午晚撒會兒羊,太熱,到山上這羊也不正經吃。”五姐公公說。
“您老就是閑不住。”老譚說。
“嗨,人老了不能吃閑飯,我這體格好,能動彈就動彈動彈,要是不動彈那就完了。放羊是營生,還鍛煉身體,別看你比我年輕,講體格你不如我。”二叔說。
“嗯,我沒你體格好。”
“你五姐和你五姐夫早就不叫我養羊了,說在市里買樓,叫我和你二嬸享福去。我說那不行,老莊稼人只要能動彈就得干點啥,去城里住樓不叫享福,是不干活了,待兩年體格也完了。
你看沒,我這群羊是不多,五十來只,瞅著不起眼,不給五萬塊錢還拿不走。再說了,每年還撈十來個羔呢,那不都是錢。想吃羊肉不用買,現殺都趕趟。
五一的時候你沒回來,家續說想吃羊雜,當天我就殺了一只。吃,我大孫子想吃就殺,吃個全的。放羊是累點,但看著大孫子高興,也不知道累了。我這大孫子好呀,和她媽一樣,懂事,學習好,回回考試第一。
準備考大學呢,跟我說考北京的。呵呵,我跟他說只要考上爺爺就供,老宋家老少輩還沒出過大學生呢,他要是考上了是第一個,到時候要啥給啥。”
二叔說完開心的笑了。
這時五姐喊倆人進屋吃餃子,倆人便相跟著進了屋。
吃過午飯,老譚沒午睡的習慣,一個人坐在大門外棗樹下乘涼。
回到家半個月了,這半個月過得相當安逸。除了頭兩天大姐、二姐、三姐、四姐她們來熱鬧一次之后,剩下就是老譚和兒子在五姐家安靜的待著。
這是他自打出去打工之后十八年來在家待的最安逸、最舒心的一次。
每天都陪母親拉話嘮嗑兒。
他記得在家時母親一叨咕家里事就覺著煩,不愛聽,還動不動的叫母親少說兩句。可是現在卻百聽不厭,有時候一件事母親昨天已經說了,人老易忘,今天又說,他依然聽得津津有味。在聽的時候對以前煩母親磨嘰而后悔不已,心里責備自己。
人呀,多遠有個家,多大有個媽。
媽在家就在。
媽在叫回家,媽不在了叫回故鄉。
五姐的公公婆婆都很好,三個老人在一起非常和睦。在年齡上講老譚母親比親家大出十多歲,是他們的老姐姐。
三個老人都沒啥毛病,能和平相處就是兒女的福。
母親很好老譚也放心不少。要說在這個世上能叫他牽掛的就是母親,長期不在跟前兒,作為兒子不能在老人身邊盡孝,心里很是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