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巧餃子館準備邀請東北菜館共同舉辦廚藝比拼的事很快在呼市餐飲圈傳開了。
那天趙部長說的是實際情況,確實有幾年沒舉行廚藝大賽了。雖然沒舉行,但這次由一個小餃子館舉行的也沒被人看好,說啥的都有。
有的說:“瞅把他家張狂的,不就是生意好點,還舉辦廚藝比拼?哼!”明顯表露出瞧不起和質疑。
有的說:“他家菜做的確實好,餃子也好,但舉辦廚藝比拼有點過,我看是為了打廣告,擴大影響力,咱們咋沒想到這法兒呢。”
真正知道內情的沒幾個,也沒人去解釋說明。
大東北、小東北、東北味道等五家店接到由郎會長代表餐飲協會發的比賽邀請函之后,都表示愿意參加。手藝人嘛,都有不服輸的心理,有人擺下擂臺那就迎戰,手底下見真章。
比賽只做兩道菜。
一道必做菜一道自選菜,必做菜是“熘肉段”。
熘肉段是一道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東北菜,廚師在考證的時候就做這道菜。特點是外酥里嫩,咸香適口,肉香濃郁,色澤金黃。
溜肉段已經流傳上百年了,東北老百姓非常喜歡,在東北不管大酒店還是小吃部,都有這道菜,并且是婚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
溜肉段看著簡單,做好的沒幾個。
豬身上的肉分很多部位,做溜肉段的話后丘是首選,底板那塊最好。
刀工講究三厘米長的滾刀塊,不規則狀。掛水粉糊,在四成油溫中炸制定型成熟,然后撈出,油溫升至五成熱時下入鍋中闖炸至外皮酥脆。
隨后渥汁,調好口味后下入炸好的肉段,快速翻炒均勻,淋香油、蒜蓉、調料油出勺。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主要講究個火候,不是語言能達到的。
東北菜廚子沒有不會做溜肉段的,幾乎成了是否能出師的標準。溜肉段做的好壞,往往代表著一個廚子炒菜水平的高低。
自選菜的標準必須是東北菜,可以做傳統的,也可以創新。材料的選擇可以去東北化,南方食材也可以,但烹飪技法必須是東北的。
其他五家店都選出了參賽廚師,清一色的廚師長親自出馬,看來是要拼個你死我活。
大家對溜肉段都不太在意,認為沒啥,天天做,每天最少十盤,閉著眼睛都能做好,也就忽略了。把精力都放在自選菜上,準備出人意料眾人叫好,借此機會一鳴驚人。
別的東北菜飯店也想參加,畢竟比的是東北菜,都想露一手。聽說還有電視臺錄像,就更想了。
怎奈餃子館地方有限,一下子召不開太多人,都被郎會長婉言拒絕了。
參加不了比賽參觀可以,不能親手比劃就觀戰,看看這六家店的廚師長手藝啥樣,是不是真挺厲害。
和大東北、小東北這五家店比起來阿巧餃子館屬于新店,或者說是外來戶。員工大部分是從省城過來的,本地人不多,和外界接觸很少。其他五家店是地頭蛇。
要是形容的話應該是過江龍,其他五家店是地頭蛇。
俗話說強龍難壓地頭蛇。
這次廚藝比拼多少有些五家老店斗一家新店的意思。
楊志軍來呼市兩年,雖然很少出去,但對呼市的餐飲現狀十分了解,對其他五家飯店的菜品也都品嘗過,在他看來只要自己發揮正常,拿冠軍還是有可能的。
現在他已經從灶臺上下來,劉師傅接替了他的位置。雖然沒明說,劉師傅自己以及廚房人都知道他要調到中央廚房店任總廚,看他的眼神帶著羨慕與期待,羨慕的是高升,期待的是希望自己也能有這一天。
“楊廚,老大好點了吧?”劉師傅向楊志軍打聽老譚的情況。
“嗯,不吐血了,得養段時間。”楊志軍說。
劉師傅說:“他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