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該歇歇了。”然后問:“對了,還缺廚師不?”
“缺,你有呀?”楊志軍問。
“我有個同學是廚師,一直在哈爾濱干了,上兩天打電話說過完年想出來。”劉師傅說。
“哦,來唄,試段時間,要是行的話就留下。咱家啥樣你也知道,跟人家說清楚,行的話報銷路費,要是不行只能怨自己學藝不精。”楊志軍說。
“肯定行,比我炒菜時間長,人賊正,沒啥壞心眼子。”
“這點我信,不行你也不能介紹。”
劉師傅笑了笑,話題轉移到菜品上。“這批蟲草雞有點大,我嘗了,味道還行,但是得多燉八分鐘,要不然不進味。”
“嗯,是有點大,來的時候還以為不是蟲草雞呢,要是都這么大也行,瞅著菜量豐滿。”楊志軍說。
“嗯。”劉師傅點點頭,想了一下說:“楊廚,咱家小笨雞燉蘑菇確實好吃,主要是雞好,蘑菇差點兒。我老家的蘑菇比這好,都是自己上山采的,吃著比肉都香。我省思發點兒過來,試試。”
“行呀,發點唄,要是好的話咱們就換了,現在用的蘑菇不太好。”楊志軍說,緊接著囑咐道:“發之前問好了,能不能長期供貨,別半道斷溜了。咱家這蘑菇是差點,但能供上溜,要不然不選它。”
自打上次老譚上武川尋了蟲草雞這個貨源后,小笨雞燉蘑菇就賣火了,幾乎桌桌必點。
菜能賣火沒啥訣竅,說白了就是好吃。好吃有三個元素:第一食材好;第二去繁求簡返璞歸真,做到原始家常;第三忘記自己是個廚子,忘記那些高檔調料,注重火候,功夫用到原汁原味上就成了。
為了做好小笨雞燉蘑菇,老譚特意買了黑色的小鑄鐵鍋,并做了木頭鍋蓋,看著和家里土灶上的大鐵鍋沒啥兩樣,就是小了點。
飯店沒有家里那條件,砌個灶臺安口鍋,底下燒木頭燉菜,飯店只能在煲仔爐上燉。
整個小笨雞的制作過程和制作工藝和家里媽媽燉的雞一模一樣,就是把柴火變成了煤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唯一的美中不足。
飯口時間,煲仔爐上燉著十鍋小笨雞,滿屋飄香。幾乎不用服務員介紹,客人聞著味就想點,等掀開木頭鍋蓋看到滿滿一鍋咕嘟咕嘟冒著泡的雞肉時,單也就下了。
小笨雞好吃,賣得好,別的飯店自然來品嘗學習。品嘗完覺著沒啥,也能做,于是就有樣學樣的開始制作。結果可想而知,燉不出這個味來。
一打聽原來是雞不對,也準備進蟲草雞,一問價格又打消了熱乎念頭。小笨雞燉蘑菇賣八十八,一只蟲草雞就五十八,再加上蘑菇、土豆、調料、人工、火工,掙不啥錢,和白做差不多。
阿巧的小笨雞掙錢嗎?說實話不掙啥錢,雖然雞的進價要便宜,四十八,但全算下來也就掙二十塊錢,百分之二十三的利潤,低的不能再低。
老譚的目的不是拿它賺錢,只要好吃拉住客就行。
客人來了總不能只點一個小笨雞燉蘑菇吧。
楊志軍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令自己都發笑的想法——自選菜不用費勁,燉個小笨雞上去就行,都得說好,肯定第一。
當然,這只是個想法,不可能拿小笨雞燉蘑菇參賽。
他的自選菜早就想好了,這兩天正在完善。
社區診所,老譚躺在床上打吊瓶,旁邊坐著古毅。
“老弟呀,還得打幾天?”古毅有些著急的問,顯然是想老譚早點好,好陪著他喝酒。
“還得五天。”老譚說。
“那正好,到時候陪我去集寧,辦點事。”古毅說。
“啥事?”老譚問。
“頭幾年集寧不是建個皮草城嗎,政府投資,規模挺大,整的比咱們省的佟二堡都好,要打造中國西部最大的皮草批發零售基地。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