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時明,這次不將你碎尸萬段,老夫絕不罷休!”
“公然燒奏疏,是對士大夫的羞辱,我等絕不答應!”
“對,我們要以死抗爭,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以死抗爭,絕不罷休!”
“曹大人放心,我等堅決支持你!”
……
走出衙門的官員,不論是東林溫和派,還是中立官員,甚至是閹黨官員,皆紛紛聲援曹于汴。
此時此刻,已經沒有門戶之見,沒有派別之分,為的只是士大夫的切身利益。
隨著官員越圍越多,聲勢漸漸浩大。
最后,各部堂官不得不放棄勸說,因為沒法再勸。
再勸,怒火中燒的官員,就會將矛頭對準他們。
早派人去內閣,卻沒見他們來,大家非常不滿,匆匆一商量,即刻前往內閣。
這個鍋太大、太重,不是各部堂官背得了的。
必須讓內閣來背,這是大家的共識。
內閣比他們更著急,要是處理不好,整個朝廷要被一窩端,士大夫將被剔除于朝堂之外。
而他們這些閣臣,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受萬世唾罵。
士人皆好名,甚至為名連命都可不要,這讓他們如何接受得了?
“稚繩,非常時期,此責就由我倆負了。”
“沒問題,禮卿。”
袁可立與孫承宗一生正直,對名利看得比黃立極等人淡些。
只要有利于朝政,有利于大明崛起,他們不介意背鍋。
大不了,再回老家。
“兩位大人,我等愿共進退。”身為內閣首輔,這個態(tài)必須表,不然怎么都說不過去。
其他閣臣及上書房大臣,跟著紛紛表態(tài):“我等愿共進退。”
袁可立腳步不停,安排道:“元輔,你們趕緊去準備圣旨,我和稚繩先去,把他們攔在各部衙門外。”
此時,各部官員紛紛朝承天門行進。
氣勢如虹!
身處人生巔峰的曹于汴得意之極,已經在暢懷未來。
無數的鮮花,無數的掌聲,無數的榮華富貴,向他蜂擁而來。
而早有準備的孫傳庭,一得袁可立命令,即刻率領一千全副武裝的衛(wèi)隊,沖出承天門。
各部堂官一見,臉色刷地一白,急忙往邊上讓,心里害怕之極。
被簇擁在中間的曹于汴沒見到,還在與周圍官員熱切攀談,并享受無限崇敬。
而走在前頭的官員,一看到步伐整齊,比他們還氣勢如虹的衛(wèi)隊,那滿腔熱忱瞬間熄滅,剩下的只是恐懼。
腳步也隨之停頓。
后面卻仍蜂擁而至,一時間整個隊伍紛亂不堪,甚至有人破口大罵,完全沒了大明文官應有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