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興大帝
京城,五軍都督府。
多爾袞臉上帶著舒心的笑容,在院子里面踱步,八旗軍終于跨過了山海關,占領了大明的京城,接下來,八旗軍將要勢如破竹,剿滅李自成和張獻忠之流,滅掉南明的小朝廷,統一天下,父皇以及皇太極一輩子苦苦追求的目標,在他多爾袞手里就要實現了。
多鐸和阿濟格傳回來了情報,追擊李自成及大順軍的戰斗很順利,李自成根本無心戀戰,一直都在拼命的撤離,看樣子八旗軍勝利在望了。
需要多爾袞操心的事情還是不少,主要還是錢糧的事宜,李自成撤離京城的時候,幾乎搜光了京城的糧食,這讓多爾袞沒有得到太多的錢糧補充,北直隸周遭太過于貧瘠,根本無法征集到錢糧,多爾袞從吳三桂那里得到了一些糧食,但不是很充足,無奈之下多爾袞只能令人回到沈陽去調集一部分的錢糧,火速的運往京城,以解燃眉之急。
當然這個情況是暫時的,只要掌控了天下,就不愁沒有錢糧。
總的來說,多爾袞的心情是非常舒爽的,想一想前些年,每次大軍入關,都能夠獲得輝煌的勝利,可惜山海關這個防御陣地橫亙在中間,令入關的大軍無法在關內站穩腳跟,雖然可以橫著走,可總是要撤回到關外去,現在拿下了山海關,不用撤回關外去了。
多爾袞已經給沈陽方向寫去信函,請皇上移駕前往京城,他在信函里面專門強調了,越快越好,唯有皇上抵達了京城,才真正體現出來大清國對關內的統治。
下達剃發令,是多爾袞深思熟慮之后做出的決定,這個決定看上去有些著急,甚至有些倉促,很有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反彈,不過朝廷必須要這樣做,這天下的漢人都是滿人的奴隸,讓漢人剃發是看得起他們,再說了,大清國馬上就要主政天下了,漢人必須遵守大清朝廷的所有規矩,著剃發就是第一條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條規矩。
剃發令下達之后,執行起來的確有些困難,主動剃發之人寥寥無幾,包括愿意歸順大清國的那些原明朝的官吏,這倒是在多爾袞的預料之中,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京城居然有不少的漢人,寧愿被殺也不愿意剃發,在大街上公開的反抗,一怒之下的多爾袞告訴八旗軍軍士,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剃發令必須要堅決的貫徹執行下去。
殺幾個漢人,對于多爾袞來說,壓根就不算是什么事情。
當下多爾袞最為關注的還是李自成和大順軍,應該說大順軍的戰斗力還是不錯的,面對八旗軍最為精銳的鐵甲軍,還能夠拼死的抵抗一陣子,比起明軍強太多了,且人家大順軍本就和吳三桂麾下的遼東邊軍廝殺了一整天的時間,人疲馬乏,換句話說,如果大順軍以最好的狀態出戰,多爾袞還真的不敢保證徹底打敗他們。
所以多爾袞派遣多鐸與阿濟格兩人領兵追擊撤退的李自成,同時令吳三桂跟隨作戰。
多鐸和阿濟格兩人率領的是正白旗和正紅旗的八旗軍軍士,戰斗力異常強悍。
讓多爾袞有些遺憾的是,漢八旗姍姍來遲,這也是因為漢八旗需要運送火炮,其中的紅夷大炮太重了,需要數名軍士竭盡全力,幫助馬匹才能夠拉得動。
今后的戰斗中,特別是在攻城拔寨的戰斗之中,多爾袞需要大量的火炮,這些火炮能夠讓他盡量少的損失軍士。
追擊李自成的戰斗,暫時不需要大量的火炮,畢竟是在野外作戰,這可是八旗軍的強項。
“稟報攝政王,范文程與洪承疇求見。”
多爾袞皺起眉頭,額頭上面出現了烏云,他知道這兩人前來拜見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剃發令嗎,不就是為了穩住漢人嗎,多爾袞既然下定決心推行剃發令,就不會輕易的收回成命。
此次九門口之戰,范文程和洪承疇兩人都下了大功勞,事實證明,兩人所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