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興大帝
已經到了六月中旬,氣候變得異常的炎熱,駐守在京城外面的諸多漢軍將領,心思也是忐忑的,八旗軍在吳橋慘敗,兩萬人被全殲,這個消息對他們的震撼太大了。
按照大清朝廷以及攝政王多爾袞的要求,吳三桂、孔友德、尚可喜與耿仲明等人,全部都駐扎在軍營之中,雖然他們都被大清朝廷敕封為王爺,不過在滿人權貴的面前,他們依舊是奴才,依舊要完全聽命于朝廷的安排,若是沒有攝政王多爾袞的準許,他們不能離開軍營。
數萬漢軍軍士駐扎在城外的臨時軍營,每天的消耗是巨大的,要命的是,朝廷的糧草不充足,首先需要滿足滿八旗軍士和蒙八旗軍士的需要,接著才是漢八旗的軍士,這就導致漢八旗軍士的糧食不夠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若是不足,對于大軍來說是致命的。
數萬漢軍軍士之中,吳三桂麾下大軍的糧草是最多的,離開山海關的時候,吳三桂將老本全部都帶走了,可以說將寧遠城池與山海關要塞搬空,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糧草,要知道當初面臨李自成及大順軍威脅的時候,吳三桂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量的購買糧草儲存。
不過歸順后金朝廷之后,為了表示忠心,吳三桂不得不拿出來部分的糧草,包括前去征伐李自成和大順軍,戰斗之中消耗的糧草幾乎都是吳三桂的,好在多爾袞沒有要求吳三桂拿出來更多的糧食,這才讓吳三桂有了喘息的機會。
吳三桂麾下的軍士近四萬人,超過孔友德、尚可喜與耿仲明率領軍士的總和,成為了漢軍之中的主力,而且吳三桂麾下的軍士,一部分曾經是遼東邊軍,其戰斗力在明軍之中也是最為強悍的,所以在軍營之中,吳三桂也隱隱的成為了漢軍將領之中的老大。
吳三桂倒是非常謹慎,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他可不愿意成為漢軍之中的老大,要知道攝政王多爾袞對他可不會完全放心,恐怕時刻都戒備著,如果軍營里面的近七萬漢八旗軍士都是一條心了,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等人恐怕睡不著覺了。
吳三桂對于八旗軍的戰斗力是佩服的,且不說當年在遼東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要與八旗軍作戰,就說一片石之戰,八旗軍之中的重裝騎兵展現出來的戰斗力,足以令吳三桂膽寒,在他看來,這世上還沒有能夠戰勝八旗軍重裝騎兵的軍隊。
所以吳三桂必須要小心,盡管被后金朝廷敕封為平西王,可人家要是翻臉了,他吳三桂絕對難以保全性命。
孔友德、尚可喜與耿仲明等人偶爾會到營房來拜訪,吳三桂都是敞開了營房的大門,有意無意的讓在軍營里面巡邏的滿八旗軍士看見這一切,與孔友德等人交談的時候,全部都是相互問候的話語,絕不會議論朝政。
不過這一次,情況有些棘手,孔友德、尚可喜與耿仲明等人,同時前來拜訪吳三桂。
吳三桂的腦子有些發懵,不知道該怎么辦,他知道孔友德等人肯定要說及吳橋之戰,兩萬八旗軍為什么會被全部殲滅,要說這里面的道道,吳三桂都沒有想清楚。
精明的吳三桂,還是過于的謹慎了,其實他稍微動一動腦子想想,就能夠明白其中的緣由,若是多爾袞不允許,孔友德等人怎么可能一起前來拜訪他吳三桂。
親兵前來通稟的時候,吳三桂面無表情,示意知道了,待到親兵離開,吳三桂看著尚不足十四歲的兒子吳應熊開口了。
“應熊,你跟著我一道去營房,聽聽孔友德他們說些什么,聽聽為父是怎么回答的,今日不同往時,這里是京城,可不是遼東,任何事情都不是我們做主,你雖然年紀不大,可很多事情都要仔細的思考,我們的處境并不好,要是引起了朝廷的懷疑,就可能有殺身之禍。”
吳應熊點點頭,他雖然年紀不大,可也是在軍營之中長大,且自小就博覽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