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興大帝
站立在文華門外面的何騰蛟與朱大典兩人,神情都有些肅穆,皇上離開山東之后,何騰蛟隨即稟報山東總督、山東總兵官楊文聰,對駐守德州的軍隊進行了調整,原駐守德州的兩萬軍士,抽調五千人前往濟南駐扎,廖文杰率領的一萬軍士,其中八千人留在德州,其余兩千人前往濟南駐扎。
經過吳橋之戰,何騰蛟察覺,廖文杰麾下的將士,戰斗力遠遠強于駐扎在德州的軍士,所以他將其中大部分軍士留在德州,也是要加強德州的防御,防止八旗軍突然發起對德州的進攻,至于說調遣到濟南的那兩千軍士,主要任務就是訓練山東各地的軍隊,包括駐扎在登州、萊州和芝罘等地的大軍。
吳橋之戰,俘虜了兩千多蒙八旗的軍士,五千多漢八旗的軍士,按照皇上的旨意,錦衣衛對被俘的這些軍士進行了詳細的甄別,其中八十多名軍官被直接斬殺,老弱病殘的五百余人被遣散到地方,嚴加看管,其余的軍士,打亂建制之后,直接編入到大軍之中去。
何騰蛟最為擔心的是兩千蒙八旗的俘虜,擔心他們造反,所以他特別告誡了廖文杰,必須要嚴密監控編入軍中的蒙八旗軍士,一直到何騰蛟離開德州前往南京,編入軍中的蒙八旗軍士和漢八旗軍士沒有出現造反的跡象。
蒙古人崇拜強者,吳橋之戰他們敗的很慘,戰場上明軍悍不畏死,前赴后繼的沖鋒,展現出來的大無畏的氣勢,令他們震撼,這些被俘的蒙八旗軍士,悉數編入到廖文杰麾下,明軍井然有序的軍營,標準化的訓練,軍官軍士之間的融洽,令他們吃驚,要知道在滿八旗和蒙八旗之中,軍官和軍士之間的等級非常森嚴,說說笑笑的情形不可能出現。
滿八旗軍士和蒙八旗軍士沒有軍餉,錢糧的主要來源就是作戰獲取,每次打了勝仗,獲取到的錢糧物資,軍官拿大頭,軍士得到很少一部分,每次作戰俘獲的軍士,直接成為了奴隸,這些奴隸稍有反抗,就會被無情的斬殺。
這些思想鐫刻進入蒙八旗軍士的內心,所以被明軍俘獲之后,他們報定了必死的想法,可現實情況令他們大跌眼鏡,他們居然成為了明軍之中的一員,而且還能夠得到軍餉,明軍的軍官告訴他們,若是作戰的時候立功了,還能夠得到錢財方面的獎賞,能夠晉升為軍官。
明軍軍官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讓這些蒙八旗軍士信念徹底動搖了。
一些商賈來到了軍營,這些商賈是專門前往蒙古部落做生意的,諸多蒙八旗的軍士將自己家人的姓名地址告訴這些商賈,商賈會想方設法通知他們的家人,說他們還活著,若是能夠見到這些蒙八旗軍士的家人,商賈還會給予一些錢糧上面的資助。
商賈愿意冒著巨大的危險這樣做,肯定是明軍統帥要求的。
明軍與蒙八旗軍隊之間巨大的差距,讓這些蒙八旗的軍士有了真正的歸順之心。
何騰蛟與廖文杰都沒有想到,不到十天的時間,這些蒙八旗的軍士主動參加訓練,盡管他們的衛生習慣還沒有發生徹底的轉變,但臉上明顯干凈了很多。
這一切都是皇上做出的安排部署,何騰蛟與廖文杰不過是遵照執行。
何騰蛟與廖文杰都有些想不明白,蒙八旗的軍士為什么會有歸順之心,所謂當局者迷,皇上親自確定下來的軍紀軍規,在軍中得到了完全的貫徹執行,何騰蛟與廖文杰早就習慣了,不過這些情形在蒙八旗和漢八旗的軍士看來,那就是平等和溫暖,就是打動他們的地方。
處理蒙八旗和漢八旗俘虜的同時,何騰蛟、朱大典和廖文杰等人更加關注的是京城方向八旗軍的動向,按照常理來說,遭遇慘敗的八旗軍,一定會卷土重來,發起對山東各地大規模的進攻,且八旗軍一定會派遣主力軍隊前來作戰,奇怪的是,皇上離開山東之前,并未專門做出安排,只是要求何騰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