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只是一個靠著運河的集鎮,得益于漕運才逐漸的發展起來,崇禎十六年,因為漕運的暫時停止,原來頗為熱鬧的安陵鎮,很快變得蕭條,那些依靠漕運吃飯的幫派以及百姓,不得不離開這里到其他的地方去謀生,留下來的人不多,加之連續幾年的戰亂,安陵也遭受到了波及,整個的安陵鎮顯得更加的蕭條。
吳三桂率領麾下兩萬漢軍抵達安陵鎮,剛開始有些不適應,好幾天才安定下來。
吳三桂并不笨,其率領的兩萬漢軍,絕大部分都是原遼東邊軍,也就是他麾下的軍士,那些被多爾袞強行分離出去的軍士,幾乎都是唐通麾下的軍士,不管是從戰斗力還是忠心程度方面來說,是絕對比不上遼東邊軍的。
讓吳三桂最為難的還是遼東邊軍之中的一些軍官,他們是忠于大明王朝的,對于吳三桂直接歸順后金朝廷頗為不滿,這些軍官在軍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不是特別服從作戰的命令,好在他們還是忠于吳三桂的,沒有在軍中鬧事和造反。
對于這些軍官,吳三桂無可奈何,不敢殺,更不敢暴露出來,要知道多爾袞與滿人權貴對他這個平西王本來就心懷戒備,如果發現軍中有這樣的軍官,豈不是找到了動手的理由,到時候他這個平西王也要跟著倒霉,很有可能馬上被奪走軍權。
沒有了軍隊,在后金朝廷之中什么也算不上,甚至都沒有資格成為滿人權貴的奴才,這一點吳三桂非常清楚,所以他特別的謹慎。
安陵鎮留下的漢人不多,駐扎在這里之后,吳三桂沒有對那些手無寸鐵的漢人動手,也沒有搶奪他們的錢糧,盡管豪格與葉臣幾次下達命令,務必要保證大軍的安全,言下之意就是清除軍隊周遭所有的威脅,殺掉所有的漢人,但吳三桂不會執行這個命令,他向豪格與葉臣保證,安陵鎮很安全,大軍很安全。
歸順后金朝廷是迫不得已,不是心甘情愿,所以吳三桂有自身的想法,他憑什么殺掉安陵鎮所有的漢人,將自己與大明朝廷完全對立起來,萬一遭遇到后金朝廷的拋棄,他吳三桂上不沾天下不落地,死無葬身之地,恐怕傻子都不會這樣做。
吳三桂率領大軍來到安陵鎮,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協助豪格與葉臣,調查吳橋之戰的真相,當然此事以豪格與葉臣為主,如果豪格愿意盡心竭力調查,吳三桂就要全力配合,如果豪格暫時不調查此事,吳三桂也不能夠自作主張前去調查。
吳橋之戰一直都是吳三桂內心的一個陰影,如果當初朝廷各地大軍馳援京城,擋住了李自成,現如今他吳三桂依舊駐扎在山海關,手握重兵,成為哪一方都不敢忽視的力量,可惜京城被李自成攻陷,一段時間,吳三桂認為,朝廷大軍戰斗力太過于孱弱,打不過人家,由此推斷,大明王朝覆滅也在情理之中。
吳橋之戰震撼了吳三桂。
不說漢軍的戰斗力,覺羅巴哈納率領的一萬蒙八旗軍士,乃是蒙八旗的精英力量,戰斗力是很強悍的,可以說不弱于滿八旗軍士,一片石之戰的時候,吳三桂親眼見過,大順軍騎兵壓根不是蒙八旗軍士的對手,可足足一萬蒙八旗的精銳軍士,居然全軍覆沒了,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陣亡,漢軍固山額真石廷柱陣亡,這是多么恐怖的戰斗。
如果明軍有如此強悍的戰斗力,為什么當初不大規模的馳援京城,如果說明軍戰斗力孱弱,為什么能夠完全剿滅兩萬八旗軍軍士。
來到安陵鎮,吳三桂瞞過豪格與葉臣,暗地里進行了調查。
調查得到的結果,讓吳三桂五味雜陳,的確是朝廷大軍徹底剿滅兩萬八旗軍,朝廷大軍兵力上面應該是占據優勢的,但絕非某些滿人權貴形容的數十萬人,真正參與進攻的兵力五萬人左右,覺羅巴哈納與石廷柱應該有輕敵的因素,中了明軍的埋伏,導致全軍覆沒。
得到了這個調查結果,吳三桂無法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