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麾下的遼東邊軍,應該是明軍之中戰(zhàn)斗力最為強悍的,可五萬遼東邊軍的將士,不管采用什么作戰(zhàn)的手段,也無法完全剿滅兩萬八旗軍軍士,能夠打成平手就不錯了,稍不小心就要失敗。
安陵鎮(zhèn)私下里傳揚,在南京登基的皇上勇猛睿智,乃天上的神仙下凡,皇上一定能夠徹底打敗后金韃子,打敗流寇,收復北方和京城。
吳三桂內(nèi)心充斥憤怒與無奈,皇上既然如此的勇猛睿智,為何不管他吳三桂,畢竟祖家和吳家世代鎮(zhèn)守遼東,護衛(wèi)了京城的安全,當然,憤怒的情緒一閃而過,更多的是無奈,南京距離山海關(guān)太遠了,剛剛登基的皇上,手恐怕沒有那么長,管不到遼東的事情。
不長的時間,吳三桂陸陸續(xù)續(xù)打探到了很多關(guān)于皇上的事宜,從皇上離開京城前往南京監(jiān)國的時候開始,還沒有登基就斬殺了山東總兵劉澤清,輕而易舉的整合了劉澤清麾下的五萬軍官軍士,準確預測到闖賊李自成可能攻陷京城,人在南京,居然派人前往京城,得到了先皇的傳位圣旨和傳國玉璽,在南京登基稱帝之后,降服了徐州總兵高杰、廬州總兵黃得功,徹底整合南直隸境內(nèi)的大軍。
接下來就是吳橋之戰(zhàn)了。
更加令吳三桂恐懼的是,吳橋之戰(zhàn)結(jié)束后,皇上并沒有閑著,斬殺了河南總兵許定國,完全控制了河南境內(nèi)的明軍,降服了湖廣總兵左良玉,整合左良玉麾下的幾十萬大軍。
皇上輕而易舉降服湖廣總兵左良玉,這個消息對于吳三桂的打擊是巨大的。
雖然身在遼東,不過吳三桂還是知曉南方總兵的情形,松山之戰(zhàn)結(jié)束之后,整個大明朝廷,麾下兵力最多、力量最為強悍的就是湖廣總兵左良玉,傭兵幾十萬,而左良玉驕橫自恣、擁兵自重也是最為出名的,先皇與朝廷都是無可奈何。
就是這樣一個驕橫至極的總兵官,居然被皇上輕而易舉的拿下了。
吳三桂很想派遣斥候前往湖廣去看一看,弄清楚究竟,甚至想著派遣心腹之人前往南京,暗地里見一見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曹化淳,與朝廷搭上關(guān)系。
曹化淳可是他吳三桂乃至于遼東吳家的恩人,要不是曹化淳的提攜,吳三桂不大可能成為山海關(guān)總兵,不大可能掌控整個的遼東邊軍。
不過吳三桂最終還是沒有動作,他不敢,若是被豪格與葉臣發(fā)現(xiàn),那就是死路一條了,關(guān)鍵是兒子吳應熊還在京城,還被后金朝廷當做人質(zhì)扣押。
不過弄清楚了諸多的情況之后,吳三桂變得異常謹慎,對麾下軍士的要求也嚴厲了許多,軍士若是有劫掠百姓者嚴厲懲戒,甚至是殺頭斬首,沒有命令軍士不可離開軍營。
最令吳三桂憤怒與惱火的還是糧餉的問題。
吳三桂離開山海關(guān)的時候,攜帶了大量的錢糧,錢財自然是藏得很好,有專門的親兵護衛(wèi),不會輕易被人發(fā)現(xiàn),可糧食藏不住,歸順后金朝廷的時候,多爾袞說的很好,八旗軍不會動用吳三桂的錢糧,可到了京城就變化了。
先是跟隨多鐸與阿濟格征伐李自成,多鐸直接調(diào)用了他吳三桂攜帶的糧草,且需要優(yōu)先保證滿八旗軍士的用度,還好那一次征伐的時間不是太長,吳三桂還能夠保住一些糧草,回到京城之后,后金朝廷壓根不管他吳三桂的軍餉糧草,吳三桂只能咬牙自己撐著。
跟隨豪格與葉臣前往景州與安陵,吳三桂沒有得到一石糧食、一錢銀子,豪格話語更是直接,朝廷撥付的軍餉糧草是滿八旗軍士享受的,與漢軍無關(guān),不僅如此,豪格與葉臣還說了,滿八旗軍士糧草不足的時候,吳三桂必須要支援一部分的糧草。
這讓吳三桂無比的憤怒,卻不能夠發(fā)脾氣,更不敢有不滿。
來到安陵之后,吳三桂只能夠限制糧草的供給,軍士的餉銀也是自掏腰包,為了防止糧草不足導致軍士嘩變,吳三桂還要偷偷的找到商賈購買糧食,以備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