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順眼不順眼就概括得完的。小娘家家的,把人都得罪光了,以后遇到啥事,人家當幫你一把的都作視而不見樣,你去求誰去?
還不如和和氣氣的,姻緣不成仁義在。山不轉水轉,在人心中多存一份溫暖,得道多助的好。’
臣覺得,鄰家小娘的那個長輩說得有道理,陛下不妨從把六國變成大漢的助力著手,才是最穩妥的。”
劉邦亦不言語。
陳平的心就有點慌,他最怕的就是劉邦懷疑他的立場,立場不出問題,萬事好商量;立場錯,什么都是錯的。
他不得不硬著頭皮把所有的關子都賣了出來,
“臣竊以為,欲望是人的本性。這些個功臣能臣們,活著的時候,盼著加官進爵,榮華富貴;百年之后,未嘗沒有打算過封妻蔭子世世不絕。
像那始皇帝曾經想過長生不老,永亨富貴。他做不到,一般人也做不到。怎么辦呢?
事死如事生。
人都道皇陵的風水好,臣覺得陛下不如按功勛地位的高低讓那些個大臣們百年之后可以長伴在您的身側。
生死兩相榮寵,這樣一來能激勵天下士子奮發努力為陛下和大漢忠誠有為,二來也可以無形中牽制、引導那那些個不同的勢力,讓他們在我大漢朝有更多的羈絆。“
劉邦的臉上有滿意,但是他還是沒有多看陳平一眼,只是閉目養神,道,
“朕剛剛領略到天子的尊貴。到現在才知道,其實皇帝也不自在,也只能這樣了。
朕不知道為何始皇帝孜孜不倦地追求長生不老,做人如此之累,活著固然好,黃土覆面也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劉邦沒有對陳平的建議表態,按陳平對他的了解,他是要拿到張良處合計合計,然后再決定做不做的意思。
不過劉邦的最后一句話讓陳平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當劉邦在掃除當初對他有莫大助力的那些個功臣的時候,他的大限也在一步步地逼近。
那個在秦漢時代只遜色于項羽的英布,很可能成為劉邦翻越不過的山頭。劉邦的時代,連帶著他的那些個驚才艷艷的功臣,也許就要謝幕了。
陳平心里很是難過。要從熟悉走向新的旅程,是一種新的機遇和挑戰,也是他不得不跨越過去的一道心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