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泰斯拉為例子。”
屏幕上出現了線形圖。
“這是汽車外框架,這是汽車的安全帶,這是標準的安全系統。”
“不過,在地星,還有很多其他的安全部件,比如,氣囊。”
畫面切換,換成了一輛車撞上一塊黃黑條紋水泥墩子的畫面。
慢放中,撞擊產生的一刻,汽車非常多的部位白色的氣囊膨脹了起來。
“根據地星的各大汽車公司研究得出結論,位置放得好的安全氣囊,達到一定數量后,對駕駛員的嚴重撞擊后存活率提升是百分之三百六十以上,也就是三點六倍以上。”
“副駕駛這個數據是七倍以上。
后排左是五倍以上,后排右是三倍以上,后排中是十六倍以上。”
林軒笑著:“當然了,五個位置本身的傷亡率就不一樣,所以氣囊能達到的效果也不一樣。”
臥槽?這玩意兒是個好東西啊!
666啊,這特么要是汽車沒有安全氣囊,我不買了!
林軒微笑:“目前的話,馮卡爾等二十三個汽車品牌已經得到了地星汽車的授權,以后他們出產的高價格新車都將會裝配安全氣囊,并且根據價格不同,氣囊數也不同。”
“除了氣囊,在地星,所有的廠家也會對汽車進行碰撞試驗,而在藍星,這個實驗似乎沒有多少廠家在做。”
“我們看到的畫面就來愿意碰撞試驗。”
“這是我們地星汽車以及四大友商最近正在做的試驗中拿出來的實拍畫面。”
“這是一輛添加了氣囊系統的米國高能汽車s84車型的實驗。”
畫面中出現了兩輛s84汽車。
“其中一輛有氣囊,其中一輛沒有。”
“里面的碰撞假人是按照人體能承受力量的強度進行設計的。”
“大家看視頻吧。”
第一個視頻,是有氣囊的。
碰撞產生的第一時間,方向盤方向噴出氣囊。
在慣性下頭砸向方向盤的駕駛員假人被擋住了頭。
然后假人偏向了玻璃一側,又被已經彈出的氣囊擋住了。
然后在倒向中控方向。
中控方向雖然沒有氣囊,但是也沒有會造成撞傷的構建,所以假人又擺了回來。
這個時候,破碎的車玻璃費勁車窗,把假人的面部劃傷了六處。
第二個視頻,是沒有氣囊的。
碰撞產生的第一時間,駕駛員因為慣性,一頭悶在了方向盤上!
然后倒向了車窗方向,因為此時是撞擊反彈,所以假人的人頭是往后倒過去的,一頭撞在了車門的立柱上,然后回正時倒向了中控方向。
此時,假人的頭已經癟了。
“這是在一百一十的速度下側方位車頭撞擊測試。”
“在這種撞擊位置下,地星的汽車是可以保證駕駛員不受到致命傷的,當然了,玻璃劃傷,撞擊氣囊產生的小傷不可避免。”
“但是藍星汽車沒有氣囊,駕駛員已經死了。”
在地星和藍星一樣,一百一十公里的速度的車禍,駕駛員基本就是活不了。
不過在地星,正面撞擊側面撞擊駕駛員活不了,但是在側頭側面剮蹭撞擊的情況下,是不會受重傷的。
這就是安全氣囊的作用。
我曹!
也就是說,如果有安全氣囊,等于好多個撞擊方位不會受重傷?
接著畫面還在繼續。
“這是友商德意志的另一個品牌安德魯汽車的撞擊試驗。”
“這一次的撞擊是正面撞擊,速度是八十公里。”
畫面還是讓網友非常的驚訝。
按道理,八十公里正面撞擊,駕駛員死定了。
但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