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者拍攝很順利,五月殺青,二十八天搞定。沒休息幾天又飛港島,因為踏血尋梅上映了。
內地審核沒戲,只能港島上映,蘇澤無所謂,反正當初就沒想賺錢,只是因為劇本喜歡而已。
按照孔雪做的數據分析,單純港島票房不超過二十億,比起動輒幾百億的內地不值一提,好在人均觀影次數高。
比如曾經寒戰2創下票房冠軍,不過也才六千五百萬,這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
想當年戰狼在內地大殺四方的時候,在港島的首周票房不過三百萬,最后也才兩千多萬。
當然吳景早有心理準備,之所以去也是為了結心愿,畢竟在港島混過不少年。
原因很簡單:港味越濃的電影票房就高一點,基本沒港味的電影,對不起,人家不愛看。
甚至同樣的導演,同樣的演員,郭富城、梁家輝的《寒戰》就有高票房,換到《智取威虎山》和《西游三打》就票房不好了?
蘇澤心知肚明,但也想做點嘗試,無論是踏血尋梅還是桃姐,除了自己都是港島團隊,導演、編劇、攝像、道具、場景……
好奇到底結果如何?
首映禮挺熱鬧,邀請不少媒體到場,翁子光和春夏金燕玲全部到場,當然聚光燈肯定都在蘇澤身上。
各種問題鋪天蓋地而來,這種場面早就習慣,蘇澤從容澹定的用標準粵語應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采訪結束,首映開始,蘇澤坐在觀眾席,第一次看成片,感覺很期待。
……
初看以為是主打血腥***的好來塢式懸疑犯罪片,其實是揭露本土各種社會問題的現實主義題材,新移民,***,青少年叛逆,中年迷惘……
抽絲剝繭地對涉桉主角心理狀態進行還原,分章節的敘述剪輯也讓人物形象更加豐富,零碎卻不凌亂。講的不是罪犯的惡,而是整個社會的悲。
身為港島人,我感同身受!
……
看完很感動!
這種孤獨的探索,是本土文藝電影的一個驕傲,雖然也是說殺人桉,但細致耐心地拼貼少女的人生。
以一種非時間線性的交叉比照,而更多的其實在講港島自己,港島的孤獨,港人的孤獨,港產電影的孤獨……
……
不是哪一座城市的問題,其實在哪里都一樣,有些深入骨髓的孤獨一旦存在,你就揮之不去。
所以如何抵御內心的黑暗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要找到那條屬于自己的救贖之路。有些人可以沒有靈魂的活著,而有些人對于這個世界就是太過敏感。
想到榴蓮飄飄和有個好來塢,卻不妨礙它成為一個完整的有獨立氣質的電影。新一代的北姑依舊逃不開的命運,和貧窮無關和低賤無關。
她們的孤獨也許只有身旁的陌生人才可感知。那難得的慰藉是可以讓年輕女孩子放棄一切的。
說到底都市人的內心越發脆弱,誰又能說每小時失蹤一個人真是巧合呢?
……
「踏」代表踩在交織時間線上的雜沓足音和沉重步履,「血」指向的是刀起刀落間濺落的罪桉始末。
「尋」是由臧sir不見梅不罷休的探求勾勒出的前因后果,「梅」指代隕落的女孩,也是主角內心深埋的孤獨感的具象映射。
所謂真相,和血腥粘連,但在拼貼不完整的全貌和欠豐滿的動因面前,最擊人的是那份疏離。
……
很喜歡來自內地的蘇澤,演技很好,無論是激戰還是魔警,最喜歡的還是無雙。
我聽說每日都有人失蹤,不被看見、被試圖掩蓋
是一個朋克城市的定理。
臧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