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很大,很大。
大到普通人可以耗費一生精力,去了解,去品讀。
如果再加上每個地區不一樣的歷史,或悠久或短暫,以及完全迥異于華夏的文化體系,普通人見了,都得要頭疼一輩子。
文化的發展,是有跡可循的。
比如說各國不同的文學,在不同的文化體系的影響之下,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方向。
文化是沒什么強弱之分的,都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只有文明才分強弱,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會產生爭端,也就有老大老二老三等分明前后的座次等級。
易澤看著書頁上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心中暗暗猜測,應該是少了之前所說的大洋彼岸的音樂。
如果不說,曾侯乙編鐘未必會知道這些,也就不會在意。
畢竟在曾侯乙編鐘誕生的那個年代里,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簡單地天下。
海洋,依舊是一個巨大的謎團。
先民們忙著陸地上的爭霸,至于無聊乏味看起來有寬廣浩渺的海洋,則并不在先民的眼中占有太多的地位。
更何況,大一統的概念還是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才逐漸的深入人心。
之前大家都是各玩各的,各地有各地大相迥異的文化。
因此,曾侯乙編鐘的世界觀,應當是比較狹隘的中原天下,目光所及,是普天之下。
而并不會知道,在大洋彼岸,還有許許多多燦爛的文明,發展出了種種不同的文化。
易澤并不后悔提了這一嘴。
盡管音樂無國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音樂具有極強烈的民族性。
別看現在中)國是個人都可以登臺表演自己的音樂,但在古代,音樂毫無疑問的,是貴族的奢侈品。
普通百姓,大抵只會嘔啞嘲哳,更多的受限于生活,沒有什么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所謂的高雅活動。
這也是民間更多的是山歌之類的音樂,而并不是絲竹管弦之樂。
加了樂器之后,音樂的成本就直線上升,可遠遠不是一副肉嗓子唱幾句能夠解決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曾侯乙編鐘看重的,也是這些用樂器來演奏的音樂。
因為曾侯乙編鐘本身,就是一件巨型的樂器。
這是先天屬性,無法更改。
總不能強迫曾侯乙編鐘直接扯開嗓子唱歌吧?
那多少帶點驚悚的意味了。
而現在因為物質資料的極大豐富,人們接觸的樂器逐漸的多了起來。
當然,因為某些原因,人們心中高大上的大多是國外的樂器。
比如說鋼琴,小提琴,各種琴。
至于國內的,地位較為尷尬。
以至于易澤求學時期,很多時候都能夠看到漫天遍地的鋼琴、小提琴培訓。
考試也多,級別劃分也細致,也十分的深入人心。
至于一直流傳下來,且在現代社會占據一席之地的古琴,古箏,論起知名度來,實際上是遠遠不如鋼琴、小提琴的。
更慘一點的二胡和嗩吶,一度都被認為是喪葬文化中的重要成員,以至于許多人對這兩種樂器的偏見,大概就是瞧不上。
至于鼓……
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
易澤深吸一口氣,看向曾侯乙編鐘,他不能被這些東西沖昏了頭腦。
沉下心神,易澤迅速地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
系統能做很多事情,但指令還需要自己發出。
就像是一臺極其精密的智能電腦,總是需要使用者輸入一道密碼,才能夠調用其中的知識。
“前輩,大洋彼岸之音樂數量繁多,晚輩無法一一帶來,只能選取其中一部分,為前輩展示。”
易澤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