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倒也是個好機會!”
“又到了考驗我演技的時刻了!”孫策心中思緒電光流轉(zhuǎn),被其奉為經(jīng)典的《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大師的淳淳教誨又一次浮現(xiàn)在心頭,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是時候展現(xiàn)真正的技術(shù)了!”
孫策聞言先是“一愣”,面色轉(zhuǎn)瞬間便“低沉”下來,而后在其漸漸顫抖起來的肩膀下,一陣淺淺的抽泣聲緩緩響起。
其狀傷心欲絕,其哀觀者動淚,其泣聞?wù)邆摹?
諸人瞬間就驚了。
這是什么情況?
剛剛不是還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哭上了?
還哭的跟死了老爹一樣的?
莫非是聽到袁術(shù)爸爸要收其當義子,而流下了激動喜悅的淚水呼?
袁術(shù)愣神之間也不得不做出一副明君的樣子:“伯符為何落淚?可是有人欺辱于你,有愁但言、有冤但鳴,我必與你做主。”
“是啊,孫郎,快說吧,我等必聲援相助。”一旁眾人也皆“仗義執(zhí)言”道。
“孫策何德何能,怎可僭越為袁公之子?”孫策先是哭拜一聲道。
接著,他緩緩起身以袖拭淚,“艾凄不已”:“此淚只因觸景傷情思念亡父所致,袁公及諸君勿怪。”
“原是如此,孫郎至孝!當為世人之楷模啊。”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等又豈會因此見怪?”
“先考已故,人死不能復(fù)生,望烏程侯節(jié)哀啊。”
任何時代皆有政治正確的標準,而在漢代,重孝則是其中特別重要的一條標桿和風(fēng)向。
在這個年代,禍國殃民者有之,目無王法者有之,以下犯上者有之,但是,大逆不孝者卻很少。
孫策的舉動如同道德綁架一樣,不管這些人心中如何打算,至少在表面上必須要予孫策的舉動以堅定不移的擁護與支持,起碼口頭上必須如此。
滿堂坐上客無不如此,僅有壽春都尉陳紀以及長史楊弘二人看著孫策的表演暗自皺眉。
陳紀因與孫策結(jié)有舊怨,幾次交手早就領(lǐng)略了孫策的本領(lǐng),知道孫策如此反常,必是挖了個坑等待袁術(shù)往下跳。
而作為袁術(shù)的謀主,楊弘可謂是袁術(shù)麾下難得的清醒之輩,看到孫策似乎要作妖,也暗暗升起戒備之心。
袁術(shù)心中雖然也不以為然,但是口頭上卻必須給予孫策照顧:“伯符勿憂,有孤在此,必可保你周全。”
但孫策卻將計就計,立即揪住袁術(shù)的話不放,他聞言,猛然抬頭,滿臉“驚喜”之色看向袁術(shù),那表情仿佛是一個,將渴死之人得飲之甘露,將饑亡之者得食之肉脯:“孫策拜謝府君之恩!”
“呃!?”袁術(shù)被孫策的舉動驚呆了,一時之間居然沒反應(yīng)過來。
孫策哪里肯給他慢慢清醒的機會,立時起身,激昂慨然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毀家之恨不與同世!劉表老賊,黃祖匹夫,射殺我父,毀我家庭,孫策無一夜不怨憤此恨,無一日不思報此仇。若府君能替策達成所愿,報得此仇,孫策即為府君呼牛作馬亦感念府君大恩大德,永生不忘!”
“這、這……”袁術(shù)面上有些難看,如果幫助孫策,勢必要和劉表開戰(zhàn),和其自身的利益相沖突,如果不助孫策復(fù)仇,那這種被人架在道德制高點上烤的滋味可是非常不好受的。
畢竟沒有一個小偷愿意被稱之為賊,也沒有哪個神經(jīng)病愿意承認自己有病,曹操未進魏王之前可一直是以“忠興之臣”自居,劉備沒有吞并劉璋之前也一直是以“仁義之君”自名。
一直非常“好面子”的袁術(shù),看著孫策如孩童一般“純潔清澈”的眼神中流露出的強烈渴求,又掃視一圈皆被孫策激昂之語所“動容”的諸人,一時之間竟拉不下臉來,幾乎就要答應(yīng)下來。
而就在這時,卻有一人輕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