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不管打不打仗都是要養著的,打仗也就是消耗物資多一些,運費高一些,彈藥多一些而已,楚軍為了這一次行動額外支出的軍費,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撐死了也就百萬兩左右。
如果隨便打仗就要額外掏出幾百萬兩銀子的軍費……大楚帝國每年幾千萬的軍費豈不是白花了……
嗯,更重要的是遠征暹羅戰役看似規模不小,但實際上烈度非常有限,撐死了也就打了三次規模數千人以上的地面戰斗。
登陸的時候一次、打吞武里一次、打阿瑜陀耶城一次。
這三次戰斗其實強度都不高,楚軍方面連彈藥都沒有打出去多少。
很多士兵登陸的時候,隨身攜帶也就五十份定裝鉛彈,但是絕大部分人打完阿瑜陀耶城后,還剩下四十多發……
持續一個月左右的戰爭時期里,很多士兵其實也就開了那么幾槍而已。
這烈度不高,彈藥耗費不多,這戰費自然也高不到那里去。
至于人員薪資,吃喝什么的……待在營地里不打仗,也得吃飯發補貼啊……
對于楚軍而言,戰爭期間主要的開支還是人員以及騾馬的耗費,這個是大頭……但是吧,這部分耗費在和平時期也得很多,戰爭時期有所增加,但是除非大規模動員,不然增加的有限。
其次就是彈藥的耗費,這一部分就要看烈度了。
楚軍的槍炮非常多,尤其是火炮更多,這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火炮本身不值幾個錢,但是彈藥貴啊……準確的說是火藥貴。
所以烈度一上去,打出去的炮彈一多,那么額外戰費就嘩啦啦地往上漲。
如果烈度不高,沒用多少炮彈的話,那么額外戰費就比較少了。
當然了,為這一場戰爭具體花了多少錢,這其實是個湖涂賬,如果要是把固定開支也算進去,那么可就多了去。
但是這也不重要,楚軍方面耗費了多少軍費,那都是自己一張嘴隨便說,頂多就是參考一下對方的支付能力。
一千萬楚元的賠償,這已經是往死里抬價了,至于再高,其實也沒什么意義了,因為即便是一千萬兩,大城王國方面也賠不起……
大楚帝國幾乎把他們的首都都搶了個精光,也才搜刮了幾百萬兩財物而已……大城王國怎么可能再拿出一千萬兩來,不可能的事。
但是這不重要……反正大楚帝國還有銀行啊,你不夠錢可以找我們的財務銀行貸款啊,然后用關稅以及其他稅收進行抵押還款啊。
十年五年還不完,就五十年一百年啊,財務銀行賺利息也不著急啊!
雙方各種談判來談判去,最終還是達成了最終的協議!
這主要是東吁王朝已經打過來了,大城王國急于結束和大楚帝國的敵對狀態,并指望著大楚帝國把他們的一萬多戰俘放回來。
人家大城王國還等著這一萬多戰俘回來后重新武裝并送上西線戰場抵抗東吁王朝呢。
答應大楚帝國的一些苛刻條件,就是淪為傀儡國加賠款,但是不答應……繼續這么拖下去大城王國就要亡國……
所以在承順十三年六月四日,經過一番艱難的談判后,雙方的全權代表在湄南河河口,大楚帝國的遠征軍的大本營曼谷簽署了條約。
達成的條約里,并沒有軍事通行權以及督導權的內容,對這一點,大城王國方面態度很堅決……寧愿割讓領土賠款,也不愿意當一個傀儡。
因此條約的主要內容有大城王朝向帝國稱臣納貢,大楚帝國冊封大城王朝的國王為暹羅國王。
嗯,大城王國這個稱呼,其實并不是準確的國名,只是當代華夏商人們對暹羅王國當代王朝的代稱,取自其首都阿瑜陀耶城,而這個城池的含義翻譯過來就是‘大城’。
因此正式國書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