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涉足機床制造行業。
發展到承順十八年的今天,李氏制鐵公司其實已經演變為一個龐然大物,所涉及的行業包括了采礦、冶煉、機械、造船、伐木以及木材加工、帆裝、鐵制農具、炊具、日用五金等諸多行業的一個綜合性企業。
總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五百萬之巨……這說的是資產,可不是市值!
當然,規模這么大的李氏制鐵,早已經不是李氏家族的一言堂,而是變成了一家股份比較分散的企業,眾多企業或金融機構乃至官方資本都是他們的股東。
李氏家族之外的第二大股東,就是占據了百分之八股份的廣州府財政處。
這樣的資產規模,哪怕是工業部的那些官辦企業,絕大部分也得甘拜下風,比如在造船業比他們更強悍的松江海軍造船廠,這家造船廠其實規模更大,技術更好,但是因為業務單一,所以該船廠的資產規模也不如李氏制鐵。
發展迅速的李氏制鐵,如今又想加大機械設備行業的投資。
但是機械行業里,如果只是普通機械設備或者鐵制產品,那么還沒什么,門檻并不算高,國內很多民間資本都有涉足,然后搞個所謂的機械公司。
但是如果想要進入一些高端機械行業,比如說機床行業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這個行業技術門檻太高。
李氏制鐵公司仗著有自家的眾多子公司的訂單支撐,也搞了個研發制造機床的分公司,但是很不辛……機床研發的難度太高,他們搞出來的機床哪怕是只走低端路線,也是很不好用,自家的子公司用起來都麻煩多多,甚至很不劃算。
但是李氏制鐵的管理層,一直都是很有野心,而且他們一向來都不滿足于在低端市場,尤其是一些沒什么技術門檻的行業里打轉,他們就喜歡搞一些在外行看來投資大,回本難,門檻高的行業。
當年搞造船行業是如此,如今搞機床行業同樣如此。
所以這兩年他們一直都沒有放棄在機床領域里的投入,到處挖人組建技術團隊。
如今他們聽聞國內第二大的蕪湖機床公司要破產重組,并拆分出售,甚至連核心業務也會出售后,李氏制鐵公司的管理層們一個個眼睛都亮了。
蕪湖機床公司雖然被那些貪官們給折騰破產了,多年缺乏技術研發投入,也導致了技術已經落后,但是不管這么說,蕪湖機床公司也曾經是國內第二大的機床公司。
搜死的駱駝比馬大啊,這要是能夠把他們的核心業務,也就是機床業務給接過來,再經過一番整頓,然后再砸錢進去搞研發搞生產,還是有極大的可能煥發生機的。
再不濟,也能夠讓李氏制鐵公司真正的進軍機床行業。
只要讓李氏制鐵公司進去了,那么后續憑借他們的財力以及果斷的決心,搶下一份機床行業的蛋糕并不是癡心妄想。
于是乎,國內民營重工業龍頭,李氏制鐵公司正式向負責蕪湖機床公司破產重組的委員會發起了收購蕪湖機床公司機床業務的要約!
而且出價非常的豐厚,出價四十萬楚元,打包收購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機床業務,包括相應的專利、研發團隊、生產線以及其他。
一時間,這份價值至少四十萬楚元以上的收購邀約驚動了業內眾多人士,就連工業部高層也是被驚動了。
工業部高層進行了一番討論后,直接就批準了該計劃,原因無他:李氏制鐵給的錢實在太多……
此外工業部也很看好李氏制鐵的實力,這可是個有錢還有人,經營能力特別出色的企業,工業部也希望蕪湖機床公司的核心業務,也就是機床業務能夠在李氏制鐵的手中重新煥發生機,以維持國內機床行業的良性競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