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吃貝?今天早上運氣還行,弄了點文蛤,這是天下第一鮮啊?!?
王東美挨個回應。
等到沒有漁船的時候他感慨道:“今年三月份之前咱隊里的人在海上碰上外隊人別說讓人主動打招呼,就是咱主動跟人家打招呼,人家也是愛答不理的,現在才幾個月?好家伙,大變樣!”
王新釗像模像樣的說:“這就叫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王憶看著他小大人的模樣哈哈笑。
他們的漁船從一片養殖了貽貝的海域穿行而過,海面上有一條條的繩索和一個個的浮子。
挺大的漁船從中航行,如飛鳥點海,相比動輒一兩公里的繩索養殖帶這真顯得嬌小了。
到了碼頭王憶把輪椅給搬了下來準備出發,王東美讓王新國和王新釗去送送他。
王憶笑道:“這有什么要送的?輕車熟路了?!?
王東美說道:“主要是讓大釗跟你去縣一中看看,他以后念書有出息就要去縣一中,縣一中的高中部才是培育大學苗子的地方?!?
王憶說道:“那行,我領他進去逛逛?!?
現在他在縣一中是個不大不小的名人了,幾乎所有民辦教師和縣一中所屬教職工都知道了‘以一己之力復學’并‘一個學期就把所有學生成績提高到外島鄉村小學第一’的王老師。
門衛也知道,因為昨天王憶離校的時候有領導去跟他打過招呼。
不過王憶知道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的道理,他沒有隨意領人進入學校,而是先去傳達室給看門大爺遞了一根煙。
他給王新國使了個眼色,王新國抽出火柴給他點燃。
這樣王憶說:“大爺,我領我兩個學生進去看看,他們以后想來咱縣一中念書。”
門崗大爺抽了口煙說:“行,進去吧,不過看見領導最好還是藏一藏,我們學校暑假不許外來人員進入的。”
王憶答應下來又遞給他一根煙,大爺看了看煙卷上的字嘿嘿一笑,夾在了耳朵上。
對于念過大學的王憶來說,縣一中是一座老舊的尋常學校,對他唯一的價值就是讓他見識到了七八十年代高中什么樣。
可是對王新國和王新釗來說這真是圣地了。
王新釗跨進校門后就贊嘆道:“這學校真好呀,哥你看,人家這大門多壯觀,學校院墻好高大呀,這樣一般人可進不了學校了?!?
王新國抿著嘴不說話,只是貪婪的打量這所學校的一切。
他也想好好念書、繼續深造來著。
但當時家里條件不好,爺爺奶奶總是生病,他爹是家里的老大,于是他只能輟學回來幫家里上工賺工分。
教學樓、辦公樓、男女生宿舍、花園、實驗樓、籃球場、足球場、操場、鍋爐房、大禮堂、大食堂……
他們在學校里挨個轉過一圈,到了食堂這會教師們都在打飯,所以他找人去幫自己打了一份,然后分給王新國和王新釗。
王新釗一看早飯是蝦仁餛飩頓時眼熱了:“縣一中真好呀,早上吃餛飩,嗯,味道真好,哥你嘗嘗他們的湯,真好喝。”
王新國還是不說話,低著頭黯然的吃著餛飩,吃的很機械化,看來并沒有在意湯的味道。
王新釗明白自家哥哥的心意,頓時感覺手里的飯也有些索然無味了:“哥,你想來念書?”
王新國對他說:“大釗,要好好念書,一定要考上縣一中,然后考上大學,領著哥再去看看大學啥樣!”
王憶說道:“你想繼續念書的話有機會的,這樣,等我讓支書給你辦一下學籍,然后我給你補補課,爭取考個電大,去電大上學?!?
這是他最近剛從民辦教師口中了解到的一個政策,現在社會上已經出現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這個全新的高等教育辦學模式,中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