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海情歌開始的最炫民族風
《母親》點映后,各種宣傳文稿層出不窮。
各路媒體記者都在播發相關內容,特別看過電影后,大家有許多話想要傾訴。
無一例外,眾人提到電影非常感人,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好片子。
但胡謅的毒舌影評,在各種各樣的花式吹捧中,獨樹一幟。
那一句“別人唱歌要錢,張羽唱歌要命”聽著就瘆人。
引得人們愈發好奇。
“究竟是什么歌這樣難聽,竟然會要命?”
“不行,我得去康康。”
“不是吧,章魚哥竟然會失手,寫了一首爛歌?”
“你這樣說,搞得我很好奇,我現在就去聽聽。”
“同去。”
許多網友不信邪,跑到音樂網站去搜歌。
點開一聽,完蛋了。
果然是要命吶。
徹底淪陷。
“媽的,老子上班時哭的撕心裂肺,別人還以為我失戀了,送來一堆零食。”
“我擦,這么爽么,我也試試。”
“試試就逝世!”
“好久沒遇見這樣催淚的歌了,眼淚控制不住地流淌,悲傷逆流成河。”
“老子看完v,完全明白為何胡謅說這首歌會要命了。”
“廢話不多說,我回家找媽媽去。”
單獨聽歌的話,沖擊力已經很大。
若是看了v,視頻里的點點滴滴,給人毀滅性打擊,徹底被打開情感防線,嗚嗚哭泣。
還有小飛哥,這位被無數網友尊為最專業影評人的導演,他的觀后感引人關注。
“觀影請帶紙巾?有點夸張。”
“我承認孫榮導演是我國知名大導演,但滿天的稿子亂飛,營銷有些過分了。”
表示質疑的有,但更多人卻表示相信。
“小飛哥雖然實戰拉胯,可他理論豐富,電影博士豈是浪得虛名,基本每一篇影評都切中要害,既然他強烈推薦,我認為可以一看。”
“臥槽,打人不打臉,樓上的兄弟你簡直是往小飛哥傷口上撒鹽。”
“不好意思,我這人說話就是這么直接啊。”
甚至還有點映當天看過的影迷微博發言,告訴大家最好先去聽聽電影主題曲《懂你》,聽完就知道影片說的什么故事。
如果要去電影院看《母親》,建議要買好紙巾,以備不測。
一包起步,三包不多。
這樣的說法,顯然令人嗤之以鼻。
然而真正到影院里走過一遭,紛紛感覺紙巾不夠用。
各家安排《母親》上映的電影院在盤點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凡是《母親》的播放場次,那么紙巾的銷量蹭蹭往上飛漲。
甚至母親節首映當天,有幾家準備不足的影院出現紙巾賣斷貨的奇觀。
一時傳為笑談。
“電影感人,主題曲催淚,實在絕配。”
“孫導的實力沒的說,但影片最后的一幕,老人伴隨著歌聲,慢慢老去,我想吹爆。”
“江湖傳言,自古爛片出神曲,但今天我發覺《母親》和《懂你》打破了這個規律,好片加神曲!”
“同意!”
“同意+1。”
+10000
時值母親節,電影既叫好又叫座,加上主題曲的擴散,帶動不少票房。
張羽受到胡謅,也在微博上做出回應。
“雖然我的歌要命,但在要命前,希望各位朋友能趁今天母親節陪陪自己的媽媽爸爸,無法回家也要打個電話。
小時候總騙爸媽我沒錢了,現在總騙爸媽沒事我還有錢。
小時候在外面買了東西回家,總是把價錢給爸媽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