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后,已經厭倦了硬漢形象的他,開始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可惜的是,一直到50歲,大家還是喜歡他在熒幕中那種強硬的感覺。這就導致他不得不告別前臺,轉身投入幕后工作,于是接連拍出了幾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成功轉型成了好萊塢知名的大導演。
從演員轉型成為導演,伊斯特伍德讓自己的藝術生命成功的延續到了二十一世紀,看著昔日里那些和他在西部片里一起打拼過的老伙計,一個一個的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伊斯特伍德經常會慶幸,慶幸自己當初沒有沉醉在西部片的成功之中不思進取。
“伊斯特伍德先生,那邊就是我們正在拍攝的大河劇《江戶十二時辰》的現場了!”
“哦,nice!看起來不錯!”
伊斯特伍德看著遠處留著禿頭造型的家伙,穿著像裙子一樣的戲服,只感覺一陣搞笑。
“這就是所謂的大場面嗎?好萊塢上個世紀就不這么拍戲了。”
雖然心里感覺不屑,但是出于禮貌,他也不多說什么,只是嘴邊帶著玩味的笑容,打算看看大洋彼岸的日本同行,到底要怎么拍這場猴子戲。
“點火!”
現場的監督調度著演員。隨著他一聲令下,片場的四周頓時燃起了熊熊烈火。
“開鼓風機!”
監督又是一聲令下。大火借助風勢開始越發的熊熊燃燒了起來。就在這時,從遠處一隊騎兵列著一字長蛇陣快速的奔跑而來,每個人的身后都插著一桿旗幟。
看到這一幕,伊斯特伍德突然臉色一變,神情也變得嚴肅了起來。
他突然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點有意思的東西。
其實伊斯特伍德不知道的是,這場重頭戲,京介不但參與了劇本的創作,甚至還在鏡頭調度和場景設計上,給出了很多的意見。尤其是這場戲,京介可是從黑澤明的電影借鑒了不少內容。
知道黑澤明為什么被叫做電影天皇嗎?因為它可以在調動有限的人力和資源的情況下。拍出蘇聯導演需要調動軍隊才能呈現的效果。
而萬幸的是,在這個平行時空里,日本電影界并不存在黑澤明這樣的人物。
所以當伊斯特伍德第一次看到了黑澤明式的場景調度,那又怎么會不覺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