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時候,林榮亨收到一個邀請,郭德勝邀請林榮亨明天參加一個朋友之間的聚會。
自上次恒大地產和新鴻基地產合作開發了一個工業樓宇項目之后,大家倒是熟絡起來,偶爾會聚在一起討論一下地產的形勢。
此時,正是華資地產五虎崛起的時候,因為他們在1967年地產低潮時,大肆購買了地產原料——地皮和舊樓,自1969年地產轉旺后,這些抄底的地產商從原本的中型地產公司,開始朝著大型地產商發展了。
所以,要是在1969年以前,什么‘華資地產五虎’根本就只是香江的中型地產商,甚至只能算小型地產商。
比如說李超人的長江實業,在1967年以前只能是一家小型的地產商,甚至還算不上地產商;然后趁著別人大肆拋售物業,李超人將所有的積蓄全部拿出來購買那些舊樓,然后趁著1967年人工和物價低,翻新一下租賃出去;自1969年地產轉旺,李超人的實力就相當于增加了兩三倍,一舉踏入中型地產商行業。
比如鯊膽彤,在1968年地產低谷時,獨資和合資購買了20多個地盤;1969年地產開始轉旺,財富立馬呈幾何級增長。比方說1968年這些人只有1000萬港幣,他們將之購買成物業,那么到了1970年的時候,就是不做開發,資產也會變成三倍。這種資產增長速度,很快將原來的大型地產商趕上,這也是為什么‘華資地產五虎’有三虎在六十年代是名聲不響的地產商。
新鴻基就更厲害了,上市時的物業資產都有兩到三億港幣,這還不包括三人有各自的私人地產公司;1967年的時候,李兆基在加拿大考察移民的事情,他發現自己只有1000萬港幣,在加拿大可以生活的很好,但是不能在事業上有突破,變回到了香港發展。待1972年三劍客分家的時候,李兆基已經可以分到5000萬港幣的物業和現金,他私人地產公司還有20多個地盤,當時身家已經是1億港幣以上。五年時間,10倍以上的回報率,可見香江的地產也漲幅之高。
郭德勝就不用說了,不僅是三劍客意志最堅定的,李兆基還跟著馮景禧去加拿大考察一番,郭德勝是一門心思在香江發展;更不要說,他的代理的拉鏈、尼龍等產品,在六十年代初期每年就可以有幾百萬港幣的收益,恐怕到了1972年,郭德勝的身家已經是大幾億港幣的級別了。
至于合和地產,雖然是在1969年成立的,但胡應湘的父親胡忠是香江的‘的士大王’,家族還有一家老牌地產公司——中央建業。業界和媒體在1972年‘華資地產五虎’上市時,最看好的地產公司,就是胡應湘的合和地產;因為胡應湘是美國名牌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回港在港府的工務局做則師和技術官員,上市前,可以從匯豐銀行借到1500萬港幣。所以在股市正旺的時候,合和市值最高,一度高達36億港幣;若不是假股票事件,合和也不至于落后四大家族。
恒隆地產是進入地產最早的‘華資地產五虎’,在50年代初就已經進入地產行業;得益于60年代初與港府的一次換地交易,實力迅速壯大;當時港府需要恒隆擁有的九龍荔枝園后面的一個山頭,興建瑪嘉烈醫院,于是用何文田山與恒隆交換;恒隆在何文田山發展期恒信苑住宅樓宇,大賺一筆,奠定了公司日后在地產業發展的基礎。
‘華資地產五虎’實力不俗,恒大地產卻也不落后于他們,甚至還略有勝出,特別是商業樓宇上面;當然,若是將銀行貸款拿出來比較,恒大地產的實力卻是落后于新鴻基了。
此時,林榮亨也不敢大肆發行新股了,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自己的股票已經被稀釋到61左右,實際只擁有52,因為有9的股份是林榮亨從萬國寶通銀行借錢購買的物業,然后再納入恒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