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沉默的看著李淳風沉穩有序的指揮運送物資。
馬車從燕王府出發,一個個巨大箱子放在特質裝貨馬車上,這些貨物體積相當大,一輛馬車也只能裝一個箱子,但同時卻要四匹馬一起拉動韁繩。
而這些馬車動作整齊,幾乎同一時間,便全向城外而去。
離開天津城甚至沒多久距離,便見到一處馳道,自己跟李淳風下了馬車,馬車上那個外箱活扣被解開,一個絞盤攪動抬升裝置,把這巨大的木箱給抬到馳道的馬車上。
能在馳道上跑的馬匹跟車輛,都是特制的,不是普通的馬匹與車輛。
等到東西裝好后,這馳道上的馬匹便健步如飛的向津口飛馳而去。
看著五萬石的糧食,被拆分成了一個個箱子快速從燕王府一路直接向津口碼頭而去。
李淳風看著杜如晦道,“杜相,我們也換馬車乘坐。
您請放心,今日就能離開天津,如果日夜兼程水力人力并用,最多三日就能到達德州了!”
杜如晦聽到李淳風的話,點點頭,然后又對李淳風問道,
“等到運河徹底疏通,漕運計劃落實,幽州到洛陽的物資調度是不是甚至不需要七日!”
“也沒這般快速!”李淳風搖頭道,“如此不計代價的使用,也就只是十萬火急時。
像此次馳道奔襲來說是相當損耗馬匹的,若非王玄策所執行的《草種計劃》順利,今年有馬匹出欄,這馳道想要這般使用,卻也并不多見。
且不要說馬匹了,就單是這馳道建設,除了燕王,又有誰會修建這么條馳道。
只為提高天津城到天津津口和天津渡口三處的物資運轉速度呢!
所以這事情也就只是在幽州緊急用用而已,這趟看起來好像輕松,但實際上成本并不低。
大唐想在他地方也建立這樣的馳道,說實話價格太高了。”
杜如晦聽到這話也點點頭,目光不自覺的向這軌道看過去。
作為大唐頂尖的宰相,杜如晦負責整個《漕運計劃》推進,切身感受整個大唐因為漕運交通的改變,而所帶來的整體效率的提升。
別得不說,在正常情況下,自己會想到去幽州搬運糧食,然后去救助河南的災難嗎!
不會的,等到幽州的糧食運輸過來,河南早就已經餓殍遍地,死傷無數了。
但現在,自己知道河南出了災,第一時間便想去幽州調度糧草。
除了自己知道李泰手上肯定有人力與糧草以外,更重要得是,幽州到德州這一段的水渠,自己一步步的按照《漕運計劃》推進過來。
雖然進展不算快速,但全部都完成了津口建設與河道清淤,自己知道船支的速度。
現在,燕王又搞起馳道。
說實話,自己親身的體驗到了馳道,所帶來的物資運轉效率,確實是讓杜如晦感覺到十分的留戀。
甚至在杜如晦上船時,都忍不住回頭看了看幾眼這些馳道。
這一刻杜如晦感覺,偶爾在關鍵位置布置一段馳道好像也不錯。
“不過,以燕王的性格,若想推廣某樣項目,應該會制定個計劃出來吧!
但馳道需要得不僅只是前期投入,而且后期維護工作馬匹、路基、軌道想想都是問題啊。
燕王再怎么樣無中生有,也不可能大面積推廣吧!”
杜如晦想了想,感覺燕王也不是那么好用了。
此刻,自己還是應該把自己所有的心思說全部都放在救災上。
無論如何,物資已經到手,跟李泰的條件也談好了,接下來救援河南應該不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了。
而李泰則是已經在翻閱自己在幽州無所事事時,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