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個個奇觀建設意向書了。
什么《黃河大橋》《長江大橋》,什么《秦嶺空中天橋》,最看不上眼的奇觀應該是《萬象神宮》,至于《長安洛陽馳道計劃書》此刻正被李泰拿到手里進行翻閱。
畢竟對李泰來說,政斗什么的自己真不擅長。
自己擅長得是去收割財富,然后再把財富投入使用,所需要做得就是不斷去制造大型工程,然后通過這一個個大型工程不斷拉攏各方,形成屬于自己的利益團體。
所以,自己整體的戰略就是奇觀興國戰略。
“馳道投入了使用,運轉效率還是很不錯,但這東西的成本有點大了!”李泰皺眉。
畢竟馳道這種東西,李泰把在天津城這一小段上進行建設,本身就是試驗的味道。
很多,自己以前沒注意到的問題,隨著這段馳道的投入使用開始暴露出來。
先期的高額投入就先不說什么了,那可真是讓李泰看著都心疼了好些天。
真正的問題,還是后期的維護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大頭。
首先馬匹消耗很快,主要的點是馬蹄的磨損。
不過李泰看了一眼,騎兵三寶之一的馬蹄鐵,是個穿越者都知道的技能,倒把馬匹問題解決了不少。
但即使如此,作為牲畜力量,決定了它每天能托的貨物,以及它自身的體力都是有限的。
尤其在馳道上奔跑的馬匹,更需要給它們投入足夠飼料,有時候除了飼料,甚至還要在給他們的食物里面加入雞蛋什么的補充營養。
這就決定背后必須要有足夠的畜牧力量,甚至要一個馬場去供養這樣一段道路。
到時候,就算王玄策的《草種計劃》成功實施,華夏能夠在陰山以北種植牧草,放養牛羊,但能夠支撐起多大區域,說實話李泰自己也沒太多把握。
而更不要說,如果想修建長安到洛陽的軌道,所需要的材料是以鐵為主。
當然木頭不是不行,但最大的問題是,實際上長安地區的水土流失很嚴重了。
只要是有什么宮殿興建的計劃,基本上就盯著秦嶺砍伐,整個秦嶺的水土流失大得嚇人
更重要得是,如果用鐵來修建軌道,那不但煉鐵技術能夠進步,而且成本維護也能夠到自己的可控范圍之內,但這樣自己又必須要在關中修建一處煉鐵廠。
而大唐對鐵的管制還是比較嚴格的,自己在幽州有鹽鐵鍛造權利,到了關中就不一定了。
畢竟算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跟幽州這種帝國的苦寒之地那是沒得比的。
但自己只有掌握鐵廠,自己才能把成本下降到自己的可控范圍之內。
李泰想到這里倒劃了一條,到底是把這份計劃書給先翻來了,想要做事到底任重而道遠。
不過,還好自己在天津進行了這么一小段的實驗,讓自己對洛陽到長安之間修建馳道,以及維護馳道的難度有了一個正確的判斷,現在發現困難總比將來遇到困難的好。
現在李泰已經明白,自己想在長安到洛陽間修建一個馳道,那就必然需要一個十萬匹馬規模以上的養馬場,一個完全由自己控制的煉鐵廠,以及還要有一支比較優秀徭役隊伍。
至于朝廷,在這件事情上,不能說支持,但至少不能直接反對。
而事實上,自己還真的怕自己的這個計劃提出來會受到朝廷方面的反對。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李泰怕朝廷內部的關隴集團,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地位,拒絕朝廷執行這一項計劃。
這一點上,就算李泰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
“燕王,上諫杜相的文章已經寫好了!”白鶴來到李泰身邊遞出了一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