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采是行動派,當天出城,夜晚不在縣里住宿,而是冒險的夜宿鄉村,問些許問題。第二天中午至巴陵城郊,未入城,圍著洞庭湖岸邊開始轉悠,查沿岸百姓生活,問對朱韜評價,并通過他人之口了解洞庭湖的水文、物產、氣候等等狀況。
洞庭湖,古稱云夢澤,方圓八百里,水域上北通長江、西接沅水、南連湘水,湖中有君山,蘆葦廣袤港汊眾多。當地人除靠旅游、蘆葦為生外,另有在湖中圈田種稻、養殖魚鴨過活,其中湖里盛產鯉、鯽、鳙、鰱、鳊、鱖、銀魚、鳳尾魚和蝦、蟹、龜、鱉、鱔、鰻、鰍、蚌等百余種水產,還生長著珍稀的白鰭豚,此為洞庭湖名物,價值三金。
此外洞庭銀魚頗負盛名,湖中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有“蓮中之珍”的美名,還有君山上的茶葉....魚、蓮、茶,合稱“洞庭三寶”。
然而即使有洞庭三寶的洞庭湖,沿岸的百姓生活過得并不好,可與大野澤百姓相較就好得太多。在朱韜的強力打壓下,貴族豪強紛紛收斂,百姓能有余錢可以去買幾匹布裁新衣,一無所有的流民亦都被花石綱招走吃糧,人人都有活干,勞動力沒有過剩,這也使得民間基本上是安定、和諧,沒有盜賊匪寇蜂擁而起,不至洞庭湖甚至鄱陽湖盤踞上十萬水匪,還能如今日這般是旅游勝地。
章采打聽一下官府,首先是罵朱韜的自不必說,其次是發現朱韜在選用官員上有三不用:第一不用無政績夸大虛言者,第二不用庸碌無為整日閑混者,第三不用東林黨人。
整個江南道地方,明面上沒有一個官員是東林黨人。
東林黨,東林黨,東林黨!一個無數次出現在章采面前的名字,可章采卻連東林黨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道,章采覺得有必要做個了解。
把一日的記憶忠實的記錄在日記上,章采繼續向西出發,過江至荊州,荊州已經不在江南道內,稍一打聽便知荊州刺史是東林黨人。
再看荊州治下,單就江陵城內,流民、乞丐、人販子,貴族、富豪、兇衙役.......和鄆州景象如出一轍!
從岳州走到荊州,章采一路上沒有遇到一伙強盜劫匪;而從荊州走到峽州,章采一路上遇到的不止一伙強盜劫匪!手里劍已經裹上一層血漿。
從峽州開始,章采看到的是嶄新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