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中的虎力長老兼野利蕭去帝國前的老師親自來護送,扎古騎兵任務完成歸國,章采、野利蕭繼續向北。
路上虎力見隊伍里有個丫頭,便問野利蕭緣故,在知道情況后虎力長老沉默不語,掃量章采一眼,自始至終沒和章采說過話。
嗯,也可能是因為章采不會講河語的原因。
章采從來沒有來過草原,所以出了邊墻她是東看看西看看,所見之處,或高聳或低緩的草原,郁郁青草鋪綴在大地,小河小溪潺潺流水,潔白的牛羊吃草喝水,健壯的駿馬在草原上奔騰,如一幅濃墨渲染的畫作一樣。
“這里就是草原軍節度的范圍了么?好美?。 ?
“這里還是帝國的范圍,部落的草場還沒有到呢?!闭f話的是一個陪野利蕭在帝京待了10年的老兵,40歲的中年人,在草原上勞累的久了顯得蒼老,回答起章采的問題。
“這里是屬于帝國知寨的草場,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往東10里外有一處寨子,這片草地和牛羊都是屬于那處寨子里知寨的?!?
這個老兵可能是學了些扎古語的緣故,能和章采進行無障礙溝通。
老兵給章采講解其中的歷史,但指望一個老兵能講清楚什么?把章采講的云里霧里,也就是野利蕭過來給章采補了補,章采結合前后所知才明白。
這個歷史很大,還得全往回搗,從頭說起。還是在扎古帝國剛建立的時候,既太祖武皇帝趙彬御極天下的時候,當時帝國還沒和北方鐵人、金人接壤,帝國北方邊疆是一些獨立的游牧部落,勢力分散,各自攻殺。
趙彬的前好幾代人與之時而刀兵相向奪取土地,時而聯姻結盟穩定后方,大概就是到了趙彬之時,為出關一統天下,決定清掃掉來自背后的隱患。
于是趙彬在扎古城起兵,興眾10萬,兼歸附部落兵卒2萬眾,共12萬兵大戰北方,歷經血戰把當地大部分的熙人、河人(此河非彼河)、秦人、環人、湟人、塞人部落擊潰,收其青壯,安穩后方。
然后就是太祖武皇帝一統天下,隨即病逝,太宗文皇帝登基,手握老爹留下的百戰精兵打算恢復古帝國,發起一場接一場的戰斗,把環人等余部收拾了,面向遼闊北方........
而這個時候的北疆,隨著草原塞外的各游牧部落互相攻殺吞并,逐漸的形成了以鐵人部落為首的大型游牧民族聯合帝國,鐵人諸部是扎古人的叫法,它的正式名字是“也遂—那朰蓋—遼?!薄?
也遂—那朰蓋—遼兀帝國(下文統一鐵人帝國)立國,迅速向四周擴張,也吞并了被扎古帝國打敗的環人諸部落們,隨之到來的就是南北碰撞。鐵人帝國向南發起進攻,太宗文皇帝也全線出擊,結局說了太多,禁軍精銳喪盡。
隨后就是真宗、仁宗等朝,扎古軍一次次戰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最后都跟戚漆一樣,野戰是打不過,但要是把每一場野戰都變成攻堅呢?
于是一種笨辦法在當時的帝國軍中橫空出世!
就和戚漆的大車一樣,你野戰不是牛皮嗎,那好,我打不過,我就筑城、挖溝、修堡!
然后扎古軍在攻取河套的時候充分發揮這一戰術,幾十萬大軍出靈夏諸州,出邊墻,出塞70里停師不進,擇險要、交通點、隘口等處夯土筑城,修筑起軍事堡壘——寨!
扎古軍把寨修的異常堅固,大寨可屯住步卒近萬,小寨亦能供500名士卒及家屬生活。以寨為點,屯兵屯糧逐步向北推進,遇到戰斗也都背靠著軍寨列陣廝殺。
于是扎古帝國就靠著這種笨辦法,幾十年如一日的往里頭投入大量國力,終于是在前赴后繼之下盡得黃河以南,并在黃河以北設立豐勝二州,摸到了陰山山麓。
帝國強悍的時候,河套地區黃河南北有大小軍寨300余座,單軍寨守軍就多達50余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