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寨終于到了,做好交接林飏干得第一件事情便是睡覺,太累了,在廣闊土地上,有許多要塞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任地真的太累了。
既然林飏愿意睡就讓他睡著,只要不是睡章采就行。
那么借著林飏休息的時間,在這里簡單(個屁)介紹一下扎古帝國的軍制吧。扎古帝國的軍制,論復雜性天下無出其右,跟簡單直接的鐵人河人比完勝,你不能說他混亂,只能說非常之混亂,令人頭暈腦漲。
前文說過,扎古帝國剛剛建立,軍制只有三種:包括趙家在內的各家族私兵,地方上的“州縣兵”,中央的禁軍三大營。然后就是太宗文皇帝趙光把禁軍折騰沒了,再然后就是真宗仁宗等朝的被動戰略.........也就是趙光把禁軍折騰沒后,扎古帝國軍制發生極大改變。
首先,帝國放棄了傳統征募良家子的義務兵制,啟用募兵制,把剩下的禁軍將士和從全國各地征募來的兵卒融合,編練為一個個“軍團”投入戰場,抵御四方敵人的入侵。
你以為禁軍變軍團只是換了個名字?軍隊還是中央軍?笑話!禁軍常駐帝京,戰時外出打仗,平時保衛帝京保衛皇帝。而軍團,則常駐邊陲,保護皇帝只能看各擁兵的邊將心情。換而言之,禁軍的兵是帝國的兵,軍團的兵是聽各個領兵主帥的。
軍團之間亦有差別,其中的分見足能把腦容積塞滿。就比如說前文提到被草原軍吞并的湟塞軍、天德軍、振武軍,這三個軍團是守備軍團,理論上不承擔軍事進攻任務;而前文提到的勝定軍,這是野戰軍團,專門負責軍事進攻任務,此外諸如勝捷軍、勝才軍皆如是也。
但帶勝字的并非都是野戰軍團,相反不帶勝字的亦非全是守備軍團。前者有勝關軍、勝塞軍,后者有伐千軍、平戎軍。哪怕都帶一個鎮字,鎮北軍便是守備軍團,鎮南軍便是野戰軍團,而鎮東軍在前朝是野戰軍團,到本朝被趙桔移駐交州成守備軍團,鎮西軍創建之初是野戰軍團,但現在這個番號歸河州雷家了.........此外另有寧邊軍,單看名字猜猜看,是野戰軍團還是守備軍團?都不是。人家寧邊軍是座城,原本是寧邊縣,因地處邊陲戰略要沖,先是從縣提到了州,后來被鐵人夷平城池,扎古帝國又在原址建了寧邊寨,寧邊寨又提了寧邊府,寧邊府又改名開延州,開延州又升延慶路,延慶路一座城池又被升過北蠻道.......兜兜轉轉一圈后又是安北寨,安北寨完又是寧邊軍,到后來鐵人也煩這個老改名字的地方,于是就把寧邊軍城再給夷了,然后扎古帝國又在原址上重建,并加固加強城防............
大伙可以猜猜他現在的名字叫什么了。
溫泉寨!
當然,這些哪夠腦疼啊,除此外還有史家、雷家、董家、皇甫家這些的軍團,他們自己的軍團還會隨著家主的喜好改名字..........
草原軍,也是扎古帝國的軍團。
你要不死記硬背,你根本不知道附近的軍團,他到底是軍呢?還是城呢?如果是軍團,是守備的還是野戰的?是帝國中央還能指揮了的?還是帝國中央根本無法指揮的?
軍團的問題上還有些零零碎碎的,例如南境一些臣從部落直接整訓出來的協從軍團,這些都以后再說,我們再說邊軍。
或許會好奇,軍團兵鎮守邊疆,邊軍不就是軍團嗎?若有如此想法就大錯特錯了,簡單說:軍團是邊軍,但邊軍不是軍團。
猶記那年北方邊墻剛剛修筑好,從西至東長達萬里的邊防,使得軍團兵人數再多,也被拉扯的沒有機動兵力,全部成守備軍團。
皇帝一看這可不行,于是大手一揮,在邊陲地區恢復義務兵制,添置“防兵”,一種亦農亦兵的軍隊,平常的時候在邊墻周邊務農,鐵人入侵的時候自備兵器口糧守衛萬里邊墻,以及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