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作用有了,王守仁不暈船了,一直纏著朱厚照聊陸地行舟的問題。
負作用就是朱厚照煩到不行,而且連汪鋐對火炮的熱切都被遮蓋了過去。
大明的水師本身是有炮的,但也就是半里的射程,不能再多了,而為火炮的數(shù)量也有限,只在船頭和舷尾設置。
至于側(cè)舷炮,別想了,做不到。
朱厚照看到了船上的火炮之后明白了原因,這哪里是火炮,這是超重版的沒良心炮。
短短的炮身,主炮也就一米五不到,但炮管的厚度就達三寸,都快比得過中間的炮鏜。
這樣的火炮基本上沒有炮膛的概念,很短的空間,更像個臼巢。
而且此時的火炮作用并不是開炮砸人,而是為了放火燒船,整一個大煙花。
朱厚照鄙夷它:“還不如松木炮和竹筒做的火龍出水好用呢。”
汪鋐跟上了:“此兩種亦有使用,但在船上松木炮和火龍出水不利于防火,一旦炸膛了就是火災。”
好吧,銅制大炮確實不容易引燃座船。
究其原因,最終發(fā)現(xiàn)問題在船的結(jié)構(gòu)上,全是分隔艙,沒有龍骨串聯(lián),火炮的炮架也是固定的,如果火炮的威力增加了,后座力全加在了船身上,幾炮下來船就會被震得散架。
制船只是榫卯加魚膠,除非是承力接合部,不然都不用鐵釘連接,因為用了釘子容易銹蝕。
這就使得船的結(jié)構(gòu)偏弱,確實經(jīng)不起大當量火炮的折騰。
對于腰肋無力的問題朱厚照有解決的辦法,首先要做的是用龍骨貫穿船體,分艙式造船很好,如果能跟龍骨結(jié)合起來就更棒了。
但想找到合用的龍骨木材是個大難題,這也是他讓張永開發(fā)北方貿(mào)易的原因,只有足夠年限的木料才能建起足夠堅固的大船。
然后火炮的材質(zhì)和工藝要改良,結(jié)構(gòu)也要升級,至少得將制退炮架弄了來,把炮管弄薄了。
這時王守仁就想到了馬車:“師尊,如果火炮配上了四輪馬車那樣的消力結(jié)構(gòu),將力道平均到船身各處,那不怕了。”
說得對,龍骨的存在也是為了傳導消減應力的。
朱厚照果然給王守仁點贊了,然后王守仁就與汪鋐卷了起來。
“如果陸上的馬車足夠結(jié)實,又有較大的牽引力的話,是不是陸地行舟就實現(xiàn)了。”
可以啊,觸類旁通。
汪鋐鄙視之:“哪來這么大的力,船是在水上借用風力,而且船不受阻,在陸上哪來這么大的風力,即便是帶輪的車,也是靠著馬匹拉動,血肉之驅(qū),難至遠。”
然后汪鋐就被日月堂的大師兄鎮(zhèn)壓了:“楊慎他們已經(jīng)在試做蒸汽機的模型了,遲早有一天能搞出來的。”
汪鋐立馬不淡定了,看向朱厚照,陛下,可不能偏心啊。
朱厚照兩頭賣:“如果蒸汽機弄出來了,當然也會往船上裝,那時大明水師便可橫行大洋。”
可那個太遙遠,還是說點近的吧,王守仁終于在汪鋐面前找到了成就感,他懂的汪鋐都不懂。
什么摩擦力,什么化學反應,什么拋物線,反汪鋐唬得一愣一愣的。
其實真正能唬到汪鋐的是火蒺藜,王守仁頂著惡心給汪鋐試射了幾發(fā),汪鋐的眼里全是火。
不怕水的炸彈,炸將出來的威力似乎比水師的主炮也不弱。
以至于汪鋐的算術都突飛猛進了,王守仁告訴火炮的威力大約相當于二十枚火蒺藜的攢射,那得是多大的炮仗。
以至于還沒上岸呢,汪鋐就跟朱厚照鉚上了:“皇上,水師學堂應該也設在日月堂之中。”
他倒是想平級來著,可大師兄不干。
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像楊慎那樣混個支脈大師兄也不錯,水師學堂的大師兄肯定就是汪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