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好好的闔家團聚,朱厚照為什么非得搶戲?
因為朱厚照看出來徐家是個鳳凰巢,得下手占住,先到先得。
朱厚照要將徐家當作一面旗幟,皇產合作社在江南的活榜樣。
這一點優先于其余,必須先入為主將第一印象固定好。
將調門拉高,高到任何人都無法危脅徐家與皇產合作社的融合,徐家就落在了朱厚照的大棋盤里,成為占位定型工業化生產的先手。
徐家的巨富不重要,甚至徐霞客也不重要,源源不斷培養出徐霞客的體系很重要。
徐家最值錢的是組織工業化生產的經驗,是薛老夫人和楊氏,而不是徐經這個公子哥。
徐經在德州管理過一段時間的鐵礦,也還不錯,但他無法全盤承載工業化生產管理的理念,都是用一些固有套路來解決問題,是耳濡耳染的小聰明,不成體系。
到了梧塍,朱厚照第一眼就看出徐經的招式從哪來。
碼頭上讓船的調度雖然慌亂,卻很迅捷,也很合理,這是管理潛移默化的結果。
傳訊的應對也很規范,關鍵是高效。
別以為這個不重要,遇事該找誰,如何快速上達,哪怕運作了百多年的朝廷都在不斷摸索改進。
朝廷里全是人尖,他們都頭疼的事,朱厚照卻在一群底層傭工身上看到了章法,這就很秀了。
教會聰明人辦事的方法容易,讓素質不高的人學會套路很難。
必然有人經年累月的強化灌輸,甚至安排好整個日常氛圍,才可能出現這種局面。
也就意味著整個梧塍一直在這套管理體系之下運行,入了骨,成了習慣。
這就是從徐經祖爺那代開始徐家的男入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醉心學問,可以一心舉業,可以花天酒地,可以游歷四方,徐家卻蒸蒸日上的原因。
到徐霞客整整八代,百年老字號。
證明徐家一直有一個運作良好的體系,并且能讓管理辦法代代傳承。
哪怕是徐經這里得罪了皇家,徐家依然能挺過去,東山再起。
這非常不簡單,也不是一個兩個特出人物能辦到的。
朱厚照想讓皇產自增值,良性滾動發展,缺的就是這樣的體系和認同這種理念的團隊。
管理學是一門學問,是如何調配改造人的手法,經營生產的管理更難,因為不是在高素質人群應用,拿本書學不會。
聰明如楊慎,讓他接手日月堂,一開始也頻頻地抓瞎碰壁。
朱厚照想推廣工業化生產,必須找到能承載先進理念之人群,這方面梧塍徐家無人可比。
通過徐家打個樣,試驗出一套能容納后世思維的經營模式,是不是可以復制?
這可是個根植于明代的經營實體,沒有水土不服,是徐家搞了不知多久的社會實踐固定下來的東西。
強如王文素這樣的老掌柜,再加上湛家那幾個生意精,到現在仍然無法全盤消化朱厚照給出的指點,還在痛苦地摸索。
猛然間看到一個野生的例證,還有模有樣,整盤端了就能用,不是鳳凰巢是什么?
再弄新的項目,也不用頭疼了,來梧塍,照著馀家抄作業就成,那能給朱厚照省多少腦細胞。
所以朱厚照當機立斷,綁也要將徐家綁上自己的戰車。
在徐家的“萬卷樓”朱厚照再一次印證了自己的判斷,王廷相在這里找到了無缺版的《王禎農書》。
這本書離著正德朝也才百多年,并不難見,難的是里面的農器圖譜和百谷譜,是農業圖鑒大全,連《永樂大典》卻未能收錄。
還不是孤例,萬卷樓內大量收藏了宋、元兩代亂世劫余的古文獻,以天文、地理、游記、方志、農耕、百工之術居多。
也難怪弘治三年的狀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