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耳邊仿佛響起銀子碰撞的妙韻,眼前也恍惚看到工業時代來臨的大潮。
技術、工藝、人手都有了,應該干什么?
開爐!
這一回不煉丹了,改煉器。
朱厚照要燒制一爐骨瓷出來,震一震這些合作小伙們和徒子徒孫們。
高嶺土中加入動物骨粉,制胚鍛燒后就能得到像玉一樣的骨瓷。
透亮,華麗,潤澤,它的堅韌度比一般的陶瓷高,可以制得十分輕薄,質感一流。
可大批量生產骨瓷得有天量的骨粉,在這個大部分人一年到頭吃不上兩頓肉的年代,不可能收集如此多的動物骨骼。
還好,朱厚照有招,找來石灰巖就好。
高溫鍛燒石灰石便可獲得骨粉,因為骨粉就是氧化鈣。
石灰石是碳酸鈣,經過一千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鍛燒,排出二氧化碳,剩下的生石灰就是氧化鈣。
這是九年義務教育里的化學內容,在幾百年后不起眼,可這招在大明是“仙法”。
這個鍛燒的工藝不僅僅能制造骨瓷通過海貿刮錢,也能用于升級印刷業。
在同等的溫度條件下,急促烘焙高嶺土和“骨粉”的混合物,得到的粉末制漿均勻涂抹到紙上,烘干后就得到了光滑韌質且易于印刷的銅版紙。
銅版紙不僅易印刷省油墨,還耐貯存不易蛀,因為表層的釉質不招蠹蟲。
在電器時代來臨前,掌握了紙張和印刷,就掌握了這個時代的知識傳播途徑。
所以攻關這一道工藝,能解決好幾個行業的大問題,關聯著文明的躍進。
而跳躍這一步的基礎,就是對溫度的掌握。
薪火相傳,可不就是傳承發揚燒火的技術嗎?
別說在明朝,哪怕邁入了核能時代,能源的獲得方式依然是燒開水,區別只在于用什么燒以及用什么技術來燒。
為什么朱厚照對金沙僧那么重視,因為金沙僧是這個時代玩火的頂尖高手。
燒制紫砂陶需要比制造普通陶瓷更高的溫度。
普通的陶瓷有八百攝氏度爐溫即可,紫砂陶則需要長時間過千度的高溫涅槃。
高溫能讓陶土燒結融化,形成一道流釉,讓紫砂耐熱、隔水,強度更高,手感和感觀更好。
因此紫砂不易帶上普通陶器燒灼之后的火焦味,且不易被茶水滲透。
這樣泡起茶來就不會串味,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茶葉的清香和水質的甘甜。
這小小的燒開水技巧,決定著文明的高度,也是朱厚照給弟子們上的一堂課。
“老禪師用精炭獲得高溫,方法很妙,然后我們就該想一想,為什么木炭比木柴燃燒溫度高?”
題目出得太難,一下子冷場了。
不要緊,朱老師善于啟發:“火焰是分層的,最外面的看不到,無色,中間由深紅色過渡過淺黃色,內里是淡藍色,色彩分層的原因是什么?”
“因為氧氣的濃度不一,燃燒的程度也不一樣,外面最熱,中間次之,焰心因為供氧不足所在燃燒不完全。”
楊慎搶了個頭彩,氣宗已經做過燃燒和分離氧氣的實驗,有這個認識也不奇怪。
有了這個答案,那么最初的答案就很明顯了:“就是燃燒程度的問題,同樣的氧氣供輸,精炭燃燒時能吸收更多氧氣參與反應,因為精炭含的雜質少,而木柴有大量的雜質和水份。”
一眾弟子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最先悟到的楊慎被朱厚照反手丟了個任務:“很好!用修深得為師真傳,工春的基礎課就由你來補。”
王廷相不但沒笑破肚皮,反而有此郁悶,這個小師弟別不是又被楊用修搶了去。
當師父的裝作沒看見,繼續裝……上課:“那么這個辦法能不能用在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