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歐洲幾大強國都在有意無意的卷入一場更大的變局之中。
波旁帝國擁有六千多萬人口基數,一百多萬軍隊,三百多艘軍艦,無可爭辯的成為歐洲大陸最強之國。
如何適應這個龐大帝國的崛起,是目前整個歐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抉擇,是要和平對待,還是敵視打壓?
——————————
英國,倫敦。
白金漢宮內,喬治三世懷著沉重的心情,異常憂慮的看著自己的首相小皮特,說道:“難道非得走到這一步?”
“陛下,這是無法回避的問題,波旁帝國從誕生一刻起,就注定與我們走向對立,除非我們放棄原有的地位。”
小皮特在今年大選中成功獲得連任,這給他更大的信心和更大的政治資本,標志英國對波旁帝國所采取得強硬政策,已經無可阻擋。
喬治三世無力再制約這股政治風潮,現在這位大不列顛國王唯一擔心的問題:
“如果一旦局勢失控,大英帝國有多少把握?”
小皮特自信滿滿的說道:“百分之八十,我的陛下。”
為消除喬治三世的顧慮,這位大英帝國首相,只能違心的作出保證,其實他心里很清楚,英國沒有多大把握能贏下這場未來的戰爭。
“還算不錯,那就放手去做吧。”喬治三世十分滿意這個答案,只要能贏,一切都不重要了。
“遵命!我的陛下,天佑我王,勝利屬于大英帝國!”
小皮特慷慨激揚的激勵著自己,他這次賭上全部的政治生涯,一旦英國失敗,他也沒必要再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了。
1800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戰爭撥款法案,以應對歐洲大陸的局勢,其實就是針對波旁帝國的戰爭計劃。
根據這項法案,英國將在未來五年內投入一億英鎊用擴充軍備,龐大的海外殖民地也需要重新劃分軍事區,統一納入國家編制,以便應對未來戰爭需要。
從綜合國力上對比,波旁帝國顯然處于弱勢,這不是國土和人口增加就能改變的局面。
英國目前海軍兵力是30萬,計劃擴充到50萬,各類型軍艦數量,將從400艘增加到500艘。
波英兩國都清楚,雙方之間的較量注定要在遼闊的海洋上,注定在海軍的建設和投入上。
而從地理位置來說,英國是典型的海權國家,也更加可以倚重海軍,不需要顧慮來自陸地上的安全威脅,可以傾全國之力發展海軍。
但波旁帝國需要保持海陸兼顧,需要防止來自陸地上的安全威脅,注定在海軍的投入不能傾盡全力。
英國確立了對抗波旁帝國的戰略,普魯士對波旁帝國開始警惕,遠東的沙俄帝國也變得微妙,也就是說,波旁帝國在未來有可能將會面對三大帝國的壓力。
奧地利表面上抱有依附的心理,但只要波旁帝國一旦在歐洲大陸依然顯露擴張的野心,會隨時倒向英國,因此,波旁帝國在一派欣欣向榮的表象下,暗藏著巨大危機。
——————————
馬德里,皇宮。
查理首次在自己的書房內會見美國大使,這次會面主要商討兩國關于全面合作的議題,從目前世界局勢分析,美國是波旁帝國在大西洋上最有力的合作者。
對新生的美利堅合眾國來說,如何增進與歐洲各國的關系,事關國運。
但由于實力太弱小,加之英國實行全方位封鎖,美國處境也十分艱難,隨時有亡國的危險,急需尋求突破口,而波旁帝國的建立,讓他們看到機遇。
“圣查理皇帝陛下,貴我兩國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應建立全方位的同盟關系,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
美國公使詹姆斯門羅,查理比較熟悉的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