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揚旌第517章 迂回穿插
由于燕山山脈的阻隔,華北平原和遼東平原之間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隋唐時期還只有三條道路可通,分別是平崗道,盧龍道和傍海道。
平崗道的在奚口,需繞道蒙古高原,都是山路,所以不僅難走,也是距離最長的。
盧龍道的在盧龍塞,也就是現(xiàn)在所稱的喜峰口,同樣也是難行的山路,不過距離要比平崗道近很多。
傍海道的在臨榆關(guān),這條道路最短,也是最好走的,傍海道又被稱為遼西走廊,瀕臨渤海,道路平坦,適合大軍通行,不過也有個缺點,就是容易受海潮影響,常年積水,形成大片沼澤地,只有冬天道路結(jié)冰了才容易通過。
前幾年楊廣三征高句麗,為了縮短后勤物資運輸時間,所以專門征調(diào)役夫修筑堤壩擋住漲潮的海水,傍海道的道路條件才變得好了起來,來往的商旅頻繁,傍海道也漸漸取代了盧龍道,成為華北平原和遼東平原之間的主要紐帶。
一個多月前,盧升接到了高不凡派給他的秘密任務(wù),率一支三百人的輕騎從奚口出發(fā),走平崗道潛入柳城郡,當然,目的并不是要偷襲柳城郡,而是繞道柳城郡,切斷遼西走廊,斷掉臨榆關(guān)守軍的退路和糧道,配合北平郡這邊的友軍前后夾擊臨榆關(guān)。
這個任務(wù)無疑相當艱巨的,第一,平崗道需要通過奚人的地盤,若是遇上奚人,少不得一場惡戰(zhàn);第二,道路崎嶇難行,而且十分遙遠,孤軍深入,沒有補給,沒有后援;第三,柳城郡是羅藝的地盤,一旦被識破,后果不堪設(shè)想。
冬月十五,西北風在耳邊嘶吼著,天色陰沉沉的,只怕是要下雪了。
盧升緊了緊身上的棉衣和皮手套,還有氈帽,不禁暗暗慶幸高大人考慮周到,要是沒有這套裝備,現(xiàn)在他們會很難熬。
此時,天空中傳來一聲鷹叫,盧升抬頭望去,只見一只威武的雄鷹從黑沉沉的鉛云之上飛了下來,穩(wěn)穩(wěn)地落在他的肩膀上。
這只雄鷹叫鐵嘴,是崔詩柔今年馴養(yǎng)的新獵鷹之一,正是由于鐵嘴在天空中盯著,盧升這支人馬才順利通過了奚人的地盤,穿越群山,成功潛入了柳城郡。
此刻,盧升等人正走在傍海道上,朝著臨榆關(guān)方向行進!
盧升和鐵嘴交流了片刻,然后扔給后者一根肉條,這只雄鷹便再次騰空而起,消失在天空之上。
盧升抽出了腰刀,咣咣地敲了敲馬鐙,大聲道:“弟兄們,注意了,咱們后面來了一隊客人,咱們得回頭迎一迎。”
眾弟兄精神一振,毫不猶豫地撥轉(zhuǎn)了馬頭,因為大家都道,盧校尉向來無利不起早,這隊所謂的“客人”肯定是一群能吃得下的肥羊,否則盧校尉不可能讓大家動手的,這一路上他們爬山涉水,沒有后勤補給,全靠路上打劫了兩回“肥羊”獲得補給,而這些“肥羊”要么是奚人,要么是契丹人。
且說盧升等人撥轉(zhuǎn)馬頭往回奔了數(shù)里,果然遇見了一支押運糧草的隊伍,這個時間,這個地點,大家都不用想就知道是羅藝的人馬在往臨榆關(guān)運送補給了。
所以盧升一聲令下,三百騎便沖了過去,還一邊嘩嘩地怪叫:“此路是俺開,此樹是俺栽,若要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這支負責押運糧草的隊伍正是羅藝麾下的部隊,正從柳城郡往臨榆關(guān)運送補給呢!
話說臨榆關(guān)和盧龍塞的糧食原本是北平郡就近補給的,但是現(xiàn)在北平郡已經(jīng)被高不凡占領(lǐng)了,羅藝沒辦法,只能從后方的柳城郡調(diào)運糧食來應(yīng)急。
這支負責押送糧食的隊伍約有三百名官兵,另外還有一千名征調(diào)來的民夫。為首的官兵是名族帥,突然見到支“馬賊”迎面殺來搶糧,不由面色微變,不過這名族帥倒也盡職盡責,并沒有丟下糧車逃跑,反而策馬迎了上來,厲聲大喝:“哪里來的毛賊?膽敢打劫北平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