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自從擊敗了張須陀后,聲名遠播,威望已經遠在翟讓這個大當家之上了,而翟讓也十分識趣,在多方暗示和勸說下主動退位讓賢,推舉李密為瓦崗軍的首領。
李密假意辭讓,最后在翟讓的堅持之下,終于“免為其難”地答應擔任瓦崗軍的首領,今年二月份的時候,李密在鞏縣城南郊外設立祭壇,祭天登位,自稱魏國公,以洛口為都城,年號稱作永平元年,下發的文書落款為行軍元帥魏公府。
隨即,李密任命了親信房彥藻為左長史,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得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又任命單雄信為左武侯大將軍,祖君彥為記室參軍,其余的人各按等級授予官職。
而對于有擁立之功的翟讓,李密也投桃報李,封了他為司徒,秩正一品,并加爵東郡郡公。
李密的確是個十分了得之人,當上了瓦崗軍的老大后,終于可以大展拳腳了,先是擊敗了越王楊侗派來進攻瓦崗的大將劉長恭,接著又奪下了興洛倉和回洛倉,虎牢關守將裴仁基由于受到朝廷猜忌,干脆也獻關投降了李密。
至此,李密已經掃清了進兵東都洛陽的所有障礙,七月份兵圍洛陽,而這個時候李淵也在太原起兵,加緊進攻關中,隨后楊廣派了王世充救援東都。
李密和王世充在洛陽附近激戰數次,最終把王世充擊敗,王世充僅以身行免,躲進洛陽城中不敢再出戰。這個時候,李密在瓦崗軍中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了,而瓦崗軍也成為公認實力第一強的起義軍,大有氣吞中原,定鼎江山之勢。
現實就是如此,當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創業,剛開始的時候一無所有,大家肯定都十分團結,吃苦耐勞,不計較個人得失,但是呢,一旦創業有所成,家底越來越厚的時候,危機就出現了,大家為了利益上的分配出現矛盾,明爭暗斗,甚至兄弟反目,最終的結果,要么拆伙,要么就是心黑手狠的那個獨食自肥。
如今瓦崗軍的內部就差不多是這種情況,正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翟讓雖然主動退位讓賢,但他畢竟是瓦崗的創始人啊,在軍中號召力還是很強的,而且作為司徒的他,手下也率領著一支兵力不弱的軍隊,擁護他的還大有人在。
相比于李密這個人,翟讓雖然比較平庸,但是為人還算寬容大度,否則當初也不會主動把第一把交椅讓出來,不過翟讓也有個毛病,那就是耳根子比較軟。
眼看瓦崗軍占領的地盤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大有定鼎中原之勢,而作為首領的李密極可有能會當上皇帝,這個時候,翟讓手下的人便開始眼紅了,首先是心腹王儒信,私下里勸說翟讓廢掉李密,把大權重新收回來,接著是親大哥翟弘也跑來勸翟讓把老大的位置搶回來。
翟弘這貨本來就粗鄙且愚蠢,估計也是有意想讓李密聽到,竟不分場合,當眾跟翟讓道:“讓弟,瓦崗本是你創立的,論功勞沒人比得過你,將來要是得了天下當皇帝,只能你來當,絕不能給了別人。”
翟讓尷尬之極,當眾訓斥大哥翟弘胡說八道,而后者卻不以為然,還大言不慚地反駁道:“皇帝只有一個,九五之尊號令天下,怎能讓給李密來當呢?讓弟你要是不想當,那大哥我來當好了,反正絕不能讓給外人。”
嘿嘿,這貨還真敢說,結果這番話傳到了李密耳中,李密自然是十分惱火,不過以他的城俯,還能忍而不發,但也對翟弘起了殺心。
翟弘這蠢貨大放厥詞之后,發現李密也沒把他怎么樣,于是更加有恃無恐了,不僅不聽李密的號令,還經常折辱李密麾下的謀臣和將士,就連作為長史(相當于秘書長)的房彥藻也沒逃過,所以李密麾下的人都恨極了翟弘。
話說翟讓這個人的優點是比較寬宏大度,但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比較貪財,有一次,一名叫崔世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