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都在越國手上,還敢稱吳王,三吳之地在哪呢?”
“你們楚王也可憐,是不是小時候缺愛,不然怎么喜好成熟婦人,我聽說芙蓉夫人被養在楚宮?”
雙方罵戰越來越離譜,最后傳到上面貴人耳朵中,這才讓下面的大頭兵停歇一點。
也因為被揭短,李隆有些惱怒,痛罵了鄒良材一頓,吩咐給吳國一個教訓。
十一月十三日夜,第二艦隊沿江投放數千精兵,他們化整為零,深入吳國腹地作戰。
第二天,江南水鄉的處處烽火倒確實成真了,不是楚軍之前來逛一逛就跑。
同時有十幾處縣城受到攻擊,三座縣城被騙開城門,糧食軍械被焚毀一空,亟需物資。
不過最狠的還是王天武,他帶著五百精兵,從江北登陸,千里奔襲巢縣糧倉,焚毀了剛準備運去前線的一匹軍糧。
雖說揚州地產豐富,不缺糧,但那是不動兵的情況下,一旦動兵,多少糧食也不夠吃的。
特別是最重要的長江水道被斷,陸上運糧速度大大減緩,前線對于后方軍糧的補充更為迫切。
這一戰雙方傷亡都沒超過百人,但卻影響了一座重鎮的歸屬。
……
廬江郡,舒縣,作為郡治所在,存糧本該夠本地軍民半年乃至一年之用,可誰叫新增了駐防的十萬吳兵。
加上廬江郡本來的三萬兵馬,十三萬正兒八經的青壯戰卒,人吃馬嚼,半年的存糧能撐多久呢。
統帥府,一個面容憔悴,發須皆白的老人闖進后院,看衛兵的動作,居然不敢有太多的阻攔。
因為這個老人是吳國有名的大儒,濮沽,也是眼下廬江郡的郡守,其名望之高,就算是吳王也要尊重他。
東來抵抗楚軍的統帥徐安國,一看是濮沽,有些頭疼,只能揮手讓周邊侍從退下。
“我的徐大帥,你再不控制軍中將士糧草之用,最多七天我們就要斷糧了。”濮沽見到徐安國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出眼下最關鍵的問題。
“什么?廬江會缺糧?我記得今歲廬江并未遭受水旱之災,秋收也是大豐吧?!毙彀矅行@訝,疑惑地問道。
這段時間他一直躲著濮沽,是因為剛進城時,濮沽老是勸說他不要隨意放棄城池,王上創業不易如何如何。
但濮沽也不想想,要不是他帶兵撤得快,哪里還能全師退到舒縣。
外行指點內行,徐安國非常厭惡,只是迫于大儒的名聲不敢如何,可他還需要濮沽這個郡守幫他守城。
舒縣不是軍事要塞,內里有民近百萬,他一個只知道打仗的,可不會安民。
“唐英哲這個狗賊去守安慶時,帶走了一半糧食,沒想到他居然敢投降叛國,眼下那些糧食都是楚軍的。”說道這里濮沽怒發沖冠,大聲痛罵。
“楚軍圍而不攻,分兵去攻取廬江其他縣城,現在只能等朝廷支援軍糧,不過按理來說現在也該到了才對。”徐安國有些納悶,軍糧他自然不需要濮沽來提醒,因為數日前軍需官已經報告過,并且向金陵發去了缺糧求援。
“我軍水師大敗,是不是陸上運糧出現了問題?”
“不可能,金陵有二十萬大軍,護住糧道不成問題……”聽到一個外行的質問,徐安國下意識反駁,誰料越說越沒信心。
運送軍糧是重中之重,如有任何延誤那都是貽誤軍機,所以軍糧還沒到大概率是出了問題。
“我聽聞楚王愛民,不如放百姓出城,這樣我們也能多守一段時間?!卞Ч羾@息一聲,建議道。
他人老但不傻,一看徐安國的樣子,就知道可能真出事了。
如果不供應百萬民眾的糧食,也許他們還能多堅持一個月以上,并且這是陽謀。
明面上對百姓還可以說,給他們一條生路,城外的楚王會養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