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兵反秦。緊接著,各地反秦武裝風起云涌,張良也組織了一支一百多人的起義軍,但是考慮到自己勢單力薄,準備投奔當時的楚假王景駒(自立為楚假王的農民軍領袖,沒得到楚國舊貴族的認可),結果路上正好遇到了劉邦,兩人一見如故,張良沒少給劉邦出謀劃策,劉邦每次都全盤采納,兩人配合相當默契,就此張良決定不去投奔景駒了,暫時跟著劉邦混了。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項梁、項羽叔侄所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并召集各路義軍首領于薛城(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南)共商大事,劉邦帶著張良一同前往。張良不忘復興韓國,期間對項梁提議道:“您既然已經擁立楚王后人為王,而韓王的兒子們中的橫陽君韓成最賢能,可以把他立為韓王,這樣可以為您樹立更多的黨羽。”其實,早在下邳的時候,張良和項梁就相互認識,畢竟都是道上混的,因此項梁一口答應。于是,項梁派人找到韓成,將他擁立為韓王,并任命張良為司徒(相當于丞相)。至此,張良“光復韓國”的目的終于達到了,“恢復家家”的政治夙愿也得以實現,因而他竭盡全力扶持韓王,帶兵揮師收復韓地故地,帶兵在于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附近徘徊,時而攻取幾座城池,但沒過多久又被秦兵奪回,遲遲未能開創大局面。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劉邦正好帶領西路軍進攻關中,需要繞道潁川,順手就把潁川給攻占了,就這樣機緣巧合,韓王和張良便與劉邦會合了。劉邦請韓王留守陽翟(韓故都,也在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轄區),而讓張良隨軍南下,就此,張良跟隨劉邦一起進了關中,來到了咸陽城。
別的不說,單單從履歷上講,稱張良為牛人是不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