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快,眾行遠。
韓信自己風塵仆仆地穿過了陳倉道,大約有將近1200里的路程,不過好在這條路繞開了秦嶺山勢最為陡峭的部分,而且路途相對于平坦,盡管如此,韓信還是走了將近一個月時間,才到達目的地漢中。
這一路上,可以說是相當疲憊,韓信覺得自己的腿簡直都要廢了,但是也不算完全沒有收獲,他細致觀察了陳倉道途徑地點的風土人情,他發現陳倉道由于相對較為偏遠,且路途較長,現在使用率并不高,路上往來的行人也較少。但是陳倉道沿途經過多個縣城,路上可以獲得補給,而且道路較為寬敞,很適合大規模通行,只不過由于褒斜道、儻駝道、子午道距離更短,導致陳倉道反而日益衰落,畢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減少消耗在路上的時間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最優選擇。
南鄭這個地方,歷史比較悠久,在春秋時期楚國、秦國、巴國輪番占領,直到后期秦國實力逐漸提升以后,才徹底將南鄭納入版圖,從此變成大秦控制巴蜀地區的咽喉。幸虧劉邦在項伯的斡旋之下將漢中占據,否則章邯必然會以漢中為基地,徹底將劉邦困死,東出無望基本毫無可能。
在韓信到達南鄭的時候,劉邦也率領軍隊到達了南鄭,開始安營扎寨,做好長時間留守的準備。
韓信沒有直接去漢軍大營,反而在南鄭城里到處游蕩,南鄭本身就是交通要道,地處關中盆地,北靠秦嶺山脈,南臨大巴山脈,巴蜀之地的物產在此匯聚,中原地區的物產在此中轉,可以說是物產豐富,貿易發達。再加上關東地區連年的戰亂并沒有波及到漢中,因此,項羽可以說是把一份天大的好處讓給了劉邦,讓他白白撿了個大便宜。
韓信在城里見到了不少漢軍的軍需官,這些人操著一口江淮方言,在城里的市集采購物資,畢竟一支軍隊的補給可是天文數字,但是城里的商戶對漢軍的評價都不錯,因為這些人雖然不是本地人,卻很講道理,買東西給錢很痛快,因此很受城里人歡迎,漢王的聲望也很高,可以說是有口皆碑了。
正在百無聊賴之際,韓信聽路上的行人紛紛在傳言,說是新來的漢王要頒布了命令,說是要在漢中地區征兵,韓信一聽,立馬來了興趣,當下就決定先去看看告示。
剛走到城門口,韓信發現那叫一個人山人海,眾人都在圍觀告示,旁邊就有募兵校尉在登記造冊,但是漢軍征兵要求還不低,要求體格健壯、孔武有力、最好還能識文斷字,不少人都興高采烈而來,垂頭喪氣而走。
輪到韓信時,校尉問道:“叫什么?哪里人?”
韓信回答道:“韓信,淮陰人?!?
校尉問道:“哦?楚人?你為什么會來這里?”
韓信回答道:“關東戰亂頻繁,想來巴蜀之地躲避戰亂?!?
校尉又問:“識字嗎?”
韓信邊點頭邊回答道:“認識?!?
校尉打量了一下韓信,問道:“上過戰場嗎?”
韓信腦中快速思考,回答道:“沒有,只參加過編伍的訓練?!?
校尉思索了一下,說道:“好,你被錄用了”,說罷,讓身邊的士兵將韓信帶走。
校尉在花名冊上寫道:韓信,淮陰人,識字,無戰場經驗,建議做后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