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時間換空間上尚有可能,以空間換時間則無比困難。
在魏豹的大力配合之下,雖然說西魏國大部分地盤都改換門庭,變成了漢軍的地盤,但是,劉邦又把抽走大量降兵,導致河東郡整體有些空虛,基本上還是以西魏原來的官員負責治理,只不過這些人搖身一變成了大漢的打工人,對地方的控制力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強。
因此,韓信的主要力量還是集中在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附近,而在北邊的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剛剛換成大漢的旗幟,就要直接面對來自代國的攻擊,能不能靠得住這個問題,還真是有待觀察。
夏說手上兵力不足,步兵和騎兵加起來只有不到兩萬人,為了取得戰略優勢,他決定先發制人,領兵南下,打算占據太原郡最南邊的軍事重鎮介休(今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再派精銳守住太岳山與呂梁山脈之間的狹窄通道,將漢軍堵在河東郡,讓他們無法繼續向北進攻。
說實話,夏說的這個謀劃如果能夠成功,代國將增加一個太原郡,同時遏制漢軍北進的態勢,這是兵力不占優的情況下最好結果。
有人可能會問,夏說堵住介休的通道,韓信從其他地方繞過去不就可以了嗎?
其實,不是不想,而是壓根兒繞不過去!
這要從山西的地形說起,有熟悉歷史和地理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山西省的整體區域自古以來就沒什么變化,看起來基本都是一個樹葉的形狀,這是由于地理因素造成的,山西省西邊是黃河、南邊是黃河、東邊是太行山、北邊又有長城,基本上就是這么個四四方方的造型;而在山西省內部,又被大大小小的山脈分成了三塊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