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需要底氣,更需要勇氣!
在漢朝的開國謀士中,論穩健耕耘,酈食其不如蕭何;論戰略眼光,酈食其不如張良;論機智應變,酈食其不如陳平;論行軍打仗,酈食其不如韓信。但他恣意縱酒,疏闊狂放,卻跟劉邦很對脾氣,很可能是劉邦最喜歡的一個。
因此,酈食其說的話,劉邦還真聽了進去,放棄了逃跑的念頭,搶了韓信和張耳的兵力后,再次出兵占據了敖倉,擺明架勢要跟項羽干到底,同時也派酈食其前往齊國游說田廣,這樣是齊國也加入反抗項羽的陣營,那可給自己減輕不少壓力。
于是,知名說客酈食其再次踏上了東奔西跑的旅程。
到了齊國之后,酈食其以漢王使者的身份求見田廣,考慮到韓信這個猛人在西邊虎視眈眈,南邊的項羽也是死對頭,本著以和為貴的原則,田廣接待了酈食其,準備看看這廝說點啥。
酈食其沒有上來就勸降,反而問道:“大王,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嗎?”
田廣回答道:“這跟我有什么關系,我我不知道。”
“要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么齊國就能保全下來,要是不知道天下人心歸向的話,那么齊國估計就危險了!”
“少在這兒胡說八道了,哪有你說的這么邪乎?我倒要聽聽,你覺得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
“天下人之心都歸附我主,漢王劉邦!”
“哈哈哈!你說是就是啊?憑什么?”
“一是懷王之約天下皆知,漢王劉邦和項羽并力向西進軍攻打秦朝,在義帝面前已經明白地約定好了,先攻入咸陽的人就在那里稱王,劉邦先攻入咸陽,但是項羽卻背棄了盟約,不讓他在關中稱王,而讓他到漢中為王,天下人都覺得漢王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