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置信!
但這三個字又確然清晰無比,不可能是聽錯了。
對比之前這年輕人的表現,反差感格外強烈。
其實劉宜的心思不難猜。
周南的創作能力沒人懷疑,就算是劉宜也不。
然眾所周知,創作這玩意,有峰值就會有峰谷,沒人能一直保持巔峰狀態。
即便這廝的年紀,正處于創作黃金期,也不可能接二連三的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作品。
尤其當這個領域拓展到兒歌領域時,難度更是翻倍。
不同于上世紀一首兒歌流傳全國,試想現在還有幾首兒童歌曲,能做到讓全國兒童朗朗上口?
而如果不是有一定突出表現的兒歌作品,想得到在場眼高于頂的音協成員認可,難于登天。
莫非這年輕人也是知道了這點,才會耐不住性子朝劉宜“口出狂言”?
真是這樣的話...冉士鐘暗暗皺了皺眉。
其實也不是不可理解,泥人尚有三分火氣,再有涵養,畢竟也是年輕人,接二連三受到挑釁,如果一直隱而不發,反而會讓人覺得城府太過深沉。
但...還是有些過了。果然樹立榜樣這種事情,還需慎重考察。
被cue到的劉宜本人詫異后反而一喜,追問了句,“你說什么?”
不顧一旁老周的吹胡子瞪眼,周南嘴角勾起復述一遍,“我說,叫爺爺。”
“......!”
占便宜占上癮了是吧?
不等劉宜趁勢發作,周南平靜微笑補充道,“您不是問我創作了什么歌曲嗎?我新創作的兒歌,歌名叫做《叫爺爺》。時間倉促,還不及完善,望各位前輩批評指正。”
歌名?
這猝不及防的轉折,差點閃斷人腰!
劉宜,“?”你看我像是相信的樣子嗎?
吃瓜眾,“......”。你怕不是在蒙傻子!
竟不是他想的那樣?冉士鐘陡然饒有興致起來,如果這年輕人真能借機現場創作出一首“符合主題”的兒歌救場,倒也不失為一樁文人趣事。
沒錯,他就是故意的,還是那句話,挑釁他沒問題,挑釁他爹那就不能夠。面對各色目光,周南不慌不忙的開始了他的表演。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爺爺...”
好家伙,這么直入主題的嗎?“叫爺爺”出現了!
但...這真算是歌?確定不是隨口亂編的嗎?一點旋律都沒有。
沒管全場各異的表情,周南保持著節奏繼續。
“爸爸的媽媽叫什么?爸爸的媽媽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幾度想打斷的劉宜,張了張口,到底還是沒成行。
就實在有些拿不準。
有心說他是現場胡編的吧,卻越聽越洗腦,甚至差一點沒忍住跟上。
因為句式簡單且固定,一問一答,其中的邏輯關系也是他們這些成年人不太用過腦子就能答出的。
這一拿不準,就磨嘰到了周南的最后一句,“媽媽的姐妹叫什么?媽媽的姐妹叫阿姨。”
整首兒歌完結,全場陷入靜默。
就如之前所說,實在...不好準確定義。
劉宜回過神來,搶先定位,“這不能算兒歌吧,甚至連歌都算不上。”
這一定位還是贏得了不少人的贊同,好幾個甚至點頭附和起來。
反倒是首位的冉士鐘旗幟鮮明的表達起了不同意見。
“各位可還記得兒歌的定義?它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的簡短詩歌,要求詞句音韻流暢,接近語言音調,節奏輕快,易于上口。”
說著,冉士鐘眼神掃視全場,“適才的兒歌,有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