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齊舟道:“此行有兩件大事,我就開門見山的說吧,其中一件事是家主獲悉此地災情兇猛,民心浮動,甚為憂心,因家主生于本地,想著如何能幫扶家鄉父老,更是為天子分憂,故遣我等前來襄助。”
老人道:“那與桃花閣何干與陳家又有什么關系”
“您先聽我說完,家主在江陵府尚有一些薄田,可惜要一旬之后尚能收割,家主想將這一年的收成都捐了,以報皇恩,回饋父老厚愛,怎奈遠水救不了近火,所以想著找陳家來借點糧,一旬后再用新米還上,世人皆知這桃花閣是陳家在江陵最大的產業,所以我倆找到了此處。”
“公子有所不知,陳家在本府確實有多家糧鋪,只是近日嚴重缺糧,所有米鋪的存糧均被搶購一空,非是我們陳家不愿相助,實在是無能為力啊。”
賀齊舟道:“米鋪的事我也在城中親眼見過了,糧價飛漲,米鋪大多關張,我們此行本就不會強求陳家,不妨給老先生透個底,家主素來清廉,別看家主得了那么多賞賜,但真正的家底也就是將軍縣那些個薄田了,一大家子都靠在這一年的收成上了,也就兩萬石左右,還有那么多貧寒士子、學生要接濟,家里積蓄真不及陳家萬一啊,何況今年天公無情,收成必定銳減,若還是全部捐走,那家主明年就真要借貸度日了。”
“柳青天果真名不虛傳。”老人適時拍了句馬屁。
齊舟接著道:“本人出行時家主曾關照過,災情緊急,可不必來回稟報,只要有利黎民社稷,我自可見機行事。本公子有一計,不僅有利你我二家,還能解百姓眼前之難,雖事后必會為家主嚴責,但也要來試上一試。”
項琛眼光一閃,微笑道:“我家也有濟困之愿,只是苦于無糧啊,愿聞公子良策。”
賀齊舟道:“水師素來于我家相識,今日在碼頭見水師押運官糧十萬石,您可知水師自己夾運了多少石”
項琛搖了搖頭,賀齊舟繼續道:“一萬石!往年他們都會銷往北方,我和張先生剛才在客棧已經和押運官談妥,讓他們顧全大局,全部在本地銷售,只是他們身份緣故,不可能直接售賣,我可以幫你們搭個橋,所得收益你們陳家得大頭,我們得小頭,以彌補日后捐糧之損失。您看,如此一來,水師能最快地收回糧款、你我二家可得小利而百姓也解了燃眉之急,豈不是皆大歡喜”
項琛瞇起眼道:“計策倒是絕妙,那他們水師一石米想收多少銀子”
賀齊舟比了個六的手勢道:“每石六兩。”
項琛立即站了起來,低吼道:“六兩他們往年在最北的地方也賣不到三兩!”
“今年水災欠收,每石三銀我想他們還是能賣到的,只是現在城內的糧價已經是一百五十文一斤了,折下來要十八兩一石,我們又不是真要賺這黑心錢,只是加上一些籌措的費用而已,再者,日后家主的捐贈必定遠遠大于這區區加成了。我想你們賣個八九兩總不成問題吧”賀齊舟一邊說,一邊自己都覺得惡心。
項琛道:“程公子所言也頗有道理,但既然如此,不如你們直接向水師購糧豈不更妙兩位公子也不要動氣,再說得難聽點,難道我家不能直接向水師購糧,還可以讓百姓少掏一些腰包呢!”
許暮一聽,立馬插話道:“姓項的,前面的話你是沒聽進去還是怎么的我家有這么多錢還和你廢這么多話打開天窗說亮話吧,你以為水師都是蠢貨嗎敢為了半船糧食得罪太子爺只有通過我家之手,他們才沒有后顧之憂!老實和你說吧,如果沒人接手,水師必定會把這些夾帶糧全部交給張路遙,別以為知府那里掏不出錢,聽張路遙說,前兩日好像有人匿名給圓通寺捐了一大筆銀子,他正派人出城去圓通寺和心澄大師洽商用來購糧事宜,他拖住水師,一來是等圣旨,二來就是等這筆錢!如果我們不是想為家主留點身家,會來找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