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移駕許都,本是大事,名義上更是喜事。
哪怕此時已是君權衰微的東漢末年,在原本的歷史上,諸方割據諸侯名義上依舊還是漢臣,也大都做了上表慶賀的舉動,時任徐州牧的劉備自不例外。
不過王政卻是既沒這份忠心,更沒這等閑工夫。
曹操帶著獻帝跑去許都時,他正在千里之外對著劉備窮追猛打,回來后又逢徐州初定,軍政各方都有無數事務處理,這等表面文章哪里有空去做。
所以這一份許都天子的御詔,來的著實令人意外。
包括內容也是。
一開頭便說王政“蓋有非常之功,必乃非常之人”,對王政擊敗劉備奪回徐州的大權給與了正面肯定不說,又言其“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這是西漢武帝的《求茂才異等詔》里的名句,意思是有些馬狂奔踢人,卻能日行千里;有些人時常被世俗議論譏諷,卻屬于建功立業的奇才。
當然原文里后面還有一句總結的陳述: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無論是可能導致翻車的烈馬,還是放蕩不羈的奇士,不是不能使用,關鍵在于如何駕馭。)
這里卻是沒有直接照搬。
言外之意,無非是說王政之前雖然有犯上逾矩的行徑,但既然如今回溯正統,自然既往不咎。
御詔的末尾更是如此說道:
“帝王定鼎,式賴師武臣力,及海宇寧謐,振旅班師,王政鎮守巖疆,乃為重固河山之臣也,封征東將軍、爵厲陽亭侯、領徐州牧?!?
最后的任命最是出乎王政的意料,從前面的大片褒揚和贊譽,他其實已經猜出來最后必然也會有些好聽的虛銜奉上。&8857&8857
畢竟他自家如今也在做類似的事情。
但王政還是沒有想到獻帝...或者說的曹操的出手這么大方。
征東將軍倒也罷了,東漢軍制的頂端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所構成的,四征四方并不算什么真正的高職,何況王政之前已自封了大將軍,哪里還會將這個無非多了個官方印章的放在眼里。
當然,由此名號倒也可看出曹操的幾分用意,無論兗州還是許都,皆在徐州的西北面。
征東...
王政的東面,除了大海,可就只有揚州了啊。
徐州牧同樣也是聊勝于無,畢竟實大于名,無論是州牧還是刺史,甚至無論頭上掛著什么官職,都已改變不了他王政掌握徐州唯一且最高權柄的事實。
要說分量最重的禮物,反道是這個厲陽亭侯。
漢承秦制,實行二十等爵位制,最高為徹侯,后面為了避武帝劉徹的諱,改為列侯。
到了東漢,列侯又分為了三等,從上而下依次為縣侯、鄉侯、以及亭侯,列侯下面還有個關內侯。
古代講究職以能授,爵以功賞。官位屬于行政系統,有具體的職務和對應的上下級關系,并有定期的考核,多是通過選拔人才方式來授予官位,而且官位有實權,卻不可世襲。
爵位屬于榮譽系統,沒有具體的職務,一般是皇室貴族或者有做出重要貢獻的大臣,才會被授予爵位,所以獲取難度反而更大。
尤其是在老劉家做主的兩漢。
畢竟劉邦在白馬之盟中除了說了鼎鼎有名的“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外,還有另外一句呢。
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即便到了東漢亂世,這個獲取難度亦沒有降低太少。
畢竟連此時的曹操亦不過是亭侯而已(迎天子前的興平二年,曹操為鎮東將軍,封費亭侯)
在三國鼎立之前,列侯的獲取難度極大,比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有點實力的諸侯大半都來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