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丹房寂靜無聲,張青峰小心地打開暗門,前往關押老人的石屋。
老人在閉目養神,靜靜等候他的到來。
張青峰將丹藥送到老人手中,道:“晚輩在青城山書庫讀過幾本煉丹秘籍,但煉丹還是初次,不知這個丹藥合不合你的需求?因怕人發現,我只能將丹藥雜放在煉丹爐中,所煉制的丹藥數量只有極少幾顆。”
老人緩緩張開眼睛,在微弱的燈光下細看丹藥,點頭道:“看此丹色澤紋理,應為佳品。你頗有煉丹的天資,短短數日,便能煉制出煉丹師才能煉制出的好丹,實在難得。”
老人吃下二顆張青峰煉制的丹藥,行氣將藥效慢慢化于全身。過了一過多時辰,他雙眼猛地張開,原本暗弱渾濁的眼神已神采照人。
老人喝道:“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你解釋來給我聽聽,這段是何意思?”
張青峰不假思索,答道:“意思是看上天運行的軌跡,做上天賦予的使命,萬事萬物的奧妙就盡了。天有金木水火土,看見的人會昌盛。五行在心中體會,施行合天的行動。這樣,宇宙雖大,仍在一掌之中,千變萬化,不出一身之外。”
老人接連說出數部道家典籍的語句,每部只說幾句,便叫張青峰解釋回復。張青峰皆流暢答出。
從幾歲開始,張青峰便誦讀道經,近幾年上得青城山,更是將山中所藏道教典籍熟讀在心,雖閱歷尚淺,理解不深,卻也能將字句解讀。
待到后來,老人所言字句越來越深奧孤僻,張青峰回答也越來越緩慢,漸漸要思索良久方能作答。
老人大聲吟誦道:“參同大易、黃老、爐火三家之理而會歸於一,以乾坤為鼎器,以陰陽為堤防,以水火為化機,以五行為輔助,以玄精為丹基……”念完,他不再要求張青峰作答,只是一雙眼眸精光四射,駭人地望向他。
老人贊嘆道:“小小年紀,竟已通讀如此眾多道教典籍,道緣可謂萬中無一,你為何如此熟悉我道家典籍?”眼中看他的神色柔和了許多。
張青峰道:“晚輩近年上得青城山,除去習武,大多時間便是攻讀道家典籍。對于道家典籍,不知道為何,晚輩心底似乎天生便有親近感。說也奇怪,許多同門師兄數月苦讀都難以記下的古奧道家文章,我讀得幾遍便能銘刻在心。”
其實他如何知道,當年張乾云教授他的內家心法和饋贈他的玉佩,都是道家至寶。他日夜苦練后積聚的豐沛道家內氣和天字玉佩,在他觀看道家典籍時兩者默默自然呼應,故所記所聞勝師兄弟數倍。
老人身軀一震,隨后仰天大笑道:“看來小友是與道法有深厚機緣之人!”
張青峰恭敬問道:“敢問前輩尊姓大名?”
老人微微一笑道:“你到古榕樹下,可以看到有一塊石桌,搬開石板就是河道的入口,然后沿著河道向下就可以到達味江鎮。回去見到丹陽道長,就說昔日的丹王向他問好。”
老人沉默了片刻,臉色忽地罩上一片寒霜,說道:“只是地下水道之中極為兇險,我還是頗為擔心你。但想出此谷,卻只有這一條暗道,你只有冒險一試。”張青峰問道:“什么兇險?”
老人擔心道:“地下河道陰暗潮濕,危機四伏,有三路兇險。陰行風將半死不活的試藥人的心神控制,變成刀槍難入的丹兵,然后關在地下水道之中,此為第一路兇險。他們還會放體型巨大,牙齒鋒利,嗅覺驚人,速度敏捷的獵犬去追蹤逃走之人,此為第二路兇險。他們還在水下養了數十條力大身猛的鱷魚,暗暗潛伏在你要穿越的水道中,此為第三路兇險。”
張青峰倒吸了一口冷氣,老人所言的獵犬他見過,從它們的外形看就很難對付,何況還有其它兩種自己從未見過的異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