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說的倒是沒錯,十年后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典籍《古文觀止》的最終審定和序言都是由吳興祚負責,由此可見其在文學上的造詣和士林中的聲望。
吳興祚自謙道:“文辭小道而已,自省言重了。”
正在此時,總督府吏員來報,廣州將軍王永譽求見,吳興祚連忙吩咐請其在議事堂稍待。
王永譽在吏員的引領下往總督府的議事堂走去,耳邊傳來隱約的咿咿呀呀之聲,讓他心中有些煩躁。
這般嘈雜原因不是其他,乃是總督府內養著數個昆曲班子。
吳興祚是紹興人,平生最愛昆曲,在他麾下養有許多詞曲幕僚,在吳越士林中傳為美談。
王永譽是北方人,又是武將,對昆曲的婉轉實在欣賞不來,心中暗罵一聲烏煙瘴氣。
這倒并非僅是偏見,相比于李士禎在軍事上毫無作為一切聽從王永譽的建議,吳興祚到任之初便對廣東的軍務指手畫腳,讓王永譽深感不滿。
此次下達再次遷界在王永譽看來時機實在不好。
眼下李士禎裝死不作聲,按道理便由吳興祚全權主持此事,而這在王永譽看來,這是一個插手軍務的機會,吳興祚怕是會給他上眼藥。
滿懷心思的王永譽在議事堂等了沒多久,就見換上了官袍常服的吳興祚轉屏風入內。
“見過王將軍,久等了。”,吳興祚笑容滿面,拱手見禮。
王永譽也回禮抱拳道:“見過吳制臺。”
屋內的二人再加上月前剛到惠州走馬上任的廣東提督劉明江和在府中養傷的廣東巡撫李士禎,便是廣東地區最高的四位文武官員。
但現在李士禎養傷,劉明江初來乍到且管軍務,故而遷界之令該如何操辦只看吳、王二人商議而決。
王永譽也不客套,廣州將軍在清初乃是軍政民政都能插上話的重臣,直到太平天國后才徹底被綠營提督架空,現在還是實權很大的。
他臉色肅然沖著北方抱拳虛行一禮,“皇上的命令很清楚了,時間緊迫,不知吳制臺對此事可有了章程?”
“遷界又非是新政,自有前例可循,本督親自坐鎮,遣綠營兵丁沿界墻協助民眾遷徙便是,有什么難決斷的嗎?”,吳興祚一臉好奇地看向王永譽。
王永譽臉色一冷道:“前次遷界廣東尚未設置廣州將軍之職,現下本將軍身負節制廣東諸軍之責,自當為總督分擔,便由本將調遣士卒實施,請制臺大人坐鎮廣州,率眾官做好遷徙民眾安置之事。”
吳興祚聞言撫須微笑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