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康熙這招確實很有效果,那些痛哭流涕的前明遺民們便是最好的明證。
康熙的這一番作秀讓那些心中懷念故國而無實際行動的人有了和解感,或者說給了他們一個借口。
這些痛哭流涕的觀禮者作為前朝臣子,心中長久地充滿著苦悶,卻又不敢或者是不愿反抗新朝,心中苦悶日益加深, 無處宣泄。
這次謁陵正好給了他們個臺階。
看啊,大清的皇帝都向明太祖執臣子禮祭拜了,還能再怎么樣呢?又能再怎么樣呢?
他們突然感到心中多年的苦悶有了宣泄口。
這樣也好,前朝舊事就讓它過去罷。
在放下了前塵舊怨的瞬間,原本苦悶的心自然就得到了撫慰,于是他們潸然淚下便不奇怪。
但無論說得再好聽, 粉飾的再漂亮, 仍無法否認這本質上是對自己內心信念的背叛, 是一種懦弱,一種茍且。
康熙的這番作秀動搖不了堅定的行動派。
在龐大的觀禮隊伍中,有一名已到耳順之年的老者名叫胡邇邦。
他年輕時曾任大明南京工部主事,后來南京城破,弘光被俘。
他隨著南明殘部南下,輾轉多年,在永歷紹武兩帝的內訌中,人已中年的他大失所望,悄然離開,返回了家鄉南京。
但自從他剃發易服后,沒有一天不后悔自己當初為什么沒有抵抗到底。
在因緣際會下,在一次清軍的搜捕中,他庇護了江南天地會的幾個成員,由此成功地和天地會搭上了線。
他雖未親自投身抗清大業中,但經常向天地會提供消息和錢財,暗中幫助其活動。
康熙祭拜完孝陵后, 大隊人馬回轉南京,中午由皇帝親自設宴,百官陪同, 一起宴請胡邇邦這些明朝遺民,進一步收攏人心。
胡邇邦假托身體不適,并未出席中午的宴會,回到家中后他以信鴿傳信的方式將康熙在江寧的活動盡數傳給天地會的線人。
……
古今中外,歷朝歷代,都有吃空餉的“優良傳統”。
如果對這個問題再深入研究,就會發現歷史的輪回永遠相似。
清朝入主中原幾十年,雖還不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境況,但吃空餉已經成為軍隊中的一項潛規則。
康熙皇帝要來杭州的消息,不僅讓趙士麟手忙腳亂,窮于應付。
杭州將軍馬哈達和浙江提督陳世凱也很憂心。
蓋因康熙皇帝已經提前打了招呼,要在浙江檢閱諸軍。
馬哈達這邊還好說,旗人自成一派,少的兵額著令其他旗人家庭閑丁暫時補上即可。
新到任的陳世凱可就有點發愁了。
出身利川涼霧山山村的陳世凱戎馬一生,在與耿精忠的作戰中立過數次戰功,每逢戰陣他都果敢善戰,親臨一線, 軍中敬稱其為“陳鐵頭“。
今年年初他累功被擢為浙江提督。
只能說前任提督留給了他一個爛攤子,浙江綠營名冊兵員差了得有近四分之一, 這個大窟窿可不是短時間能補上的。
眼下皇帝南巡即將抵浙,陳世凱固然可以狀告都是前任提督之過,但那樣不免會給康熙留個怯于任事的印象。
最終他將此事求助到了趙士麟頭上。
因為要檢閱軍陣,需要操練,臨時抓壯丁肯定不行,一不小心就會露餡,那樣的話后果會更嚴重。
趙士麟思來想去,從前明抗倭將領戚繼光的事跡中激發出了靈感。
從金華府義烏山民和處州礦工中臨時征調了一批身強力壯者。
經過近兩個月的訓練,操練的有模有樣